那些能把話講得擲地有聲的主,往往能獲得不錯的回報。“我有一個夢想”,這話誰都會講,可馬丁·路德·金講出來,就有種攝人魂魄的功效。看過紀錄片就會知道,他的演講現(xiàn)場,就像點著了一把烈火,臺下上萬人都”high”得手舞足蹈,淚流滿面,充滿力量。
在我們生活中,口才達人有不少,他們說話有水平,在有效傳遞信息的同時,又能恰當?shù)刂圃旆諊?,讓講話充滿說服力。他們能做到此,在于把握好了以下幾個方面:
劉華鵬老師在世界500強晉煤集團授課
第一,描述事情要具體。事情說得越具體,講話會越生動。
當你在提到某人的時候,如果不說清姓甚名誰,來自何方,會顯得力度不夠,效果要遜色許多。具體準確的描述容易讓人更信任你,也容易讓你表達的內(nèi)容有鏡頭感,易于將聽者帶入情境中。很多時候具體準確的描述是一種好的鋪墊,能自然又略帶懸念地引出核心意思。而說話缺乏控制感的人,往往忽略這一點,總是急于表達核心意思,缺少鋪墊。這不好,直奔主題往往顯得唐突。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向喬布斯學習,他對演講過程的控制力,以及形象的比喻,都準確地詮釋了這一準則。
第二,講話要有邏輯,才能說得清楚。
講話的核心邏輯是一次講話只能有一個主題,不要擔心是否單薄,一次講話能講清楚一個論點就很不錯了。即便有點偏差也不要擔心,求全責備才是最容易失敗的。
第三,講話的深刻程度取決于知識。
知識源于何處?閱讀,閱讀,還是閱讀。如果你無法在短時間內(nèi)解決自己的知識儲備問題,又想讓講話顯得不膚淺,還有一個辦法,就是不要過多使用解釋性語言。試想,如果你過多的使用“因為”、“所以”,有諷刺聽者智商之嫌不說,也容易讓你的表達顯得幼稚。
第四,講話的成敗與你是否會制造氣氛息息相關(guān)。
有專家統(tǒng)計過,當眾講話的成功,50%取決于內(nèi)容,50%取決于激情。講話如果有幽默感,當然也能制造氣氛,不過這得看天賦。凡是在美國公司工作過的人,一定能深刻理解這一點:一個領(lǐng)導要想秀出強烈的個人魅力,就得靠演講。只要他能喊出“Change”(改變)或“Yes,we can”(是的,我能)之類充滿讓人赴湯蹈火的感召力口號,就一定會讓人死心塌地的跟隨。
第五,講話的說服力很大一部分取決于說話的方式,包括聲音、表情和身體語言。
骨架大、聲線雄渾的人會更容易讓人信服,麻稈型、聲線干細的人的可信度就低一點。講話時的手勢也有講究,肩部發(fā)力會比較有力,肋部發(fā)力則有親民范兒。打手勢要注意幅度,不要讓動作喧賓奪主。
第六,講話一定要有結(jié)論,但不要一開始就下結(jié)論。
就像戀愛的目的是結(jié)婚,但一開始就談目的,未免太乏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