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朋友圈在推送陳志武先生的文章《為什么世界一流大學不愛招中國學生?》。
文章說,美國名牌大學的金融教授跟陳先生抱怨:中國學生開始成績很棒,但等到博士論文時,就頂不住了。論文質量上不來,倒也罷了。最慘的是去不了一流大學任教。
而同樣是培養(yǎng)印度學生,畢業(yè)出來就去了一流學府任教。在美國的金融領域及硅谷,印度裔的高管也很多:谷歌、微軟、Adobe、軟銀、花旗集團等公司的 CEO 都是印度人,副總裁級別的印度人更多。
反觀中國,2015 年,在美國排名前 30 的金融院系,中國博士生很多——但沒一個能被前 10 名或前 15 名金融系招聘。
那么問題來了,同樣是苦拼苦學,中國這邊還講究個別輸在起跑線上,為什么到了最后卻不太理想呢?
2
———
陳志武先生說,導致這個問題的原因之一,是有些家長教育理念有問題。
有些家長,對孩子的興趣或愿望完全無感。他們急切的把自己的觀念或判斷,強迫孩子接受。比如說,許多中國學生并不喜歡金融,但理性的家長,強令他們發(fā)憤努力。不喜歡,投入就沒那么兇殘,被印度學生后來居上,實屬情理之中。
家長對孩子們的教育指導,不能起到持續(xù)激發(fā)孩子的作用。當然這些孩子進入其它行業(yè),也可能大有作為風生水起,但另一個情況的出現(xiàn),讓問題嚴重了。
——中國的孩子們,老是在關鍵時刻掉鏈子。該軟的時候,他給你硬。而該硬的時候,他卻軟溻溻一團。
◇
什么叫該軟的時候硬梆梆,該硬的時候卻軟溻溻呢?
按陳志武先生的說法,學生得多學點軟學科,諸如歷史、文學、藝術,或者心理學、政治學、社會學等。
許多孩子是真心喜歡這些,但家長對此零容忍,堅決不允許孩子學。結果讓孩子學到一身的硬本事,但在“軟領域”方面卻吃了大虧。
這個就叫該軟的時候硬。
另一方面,做人要有剛骨,有膽氣。剛中有柔,柔中帶剛,是衡量一個人是不是成熟的硬標志。
但許多中國學生,在學校及職場上的表現(xiàn),就好象是擔驚受怕的小老鼠,見人就東躲西藏,結果臨場人際能力嚴重不足,被人家擠了下來。
這個叫該硬的時候軟。
這些情況,是真實存在的。普遍程度不敢亂說,但我們每個人,對此是如魚飲水,冷曖自知。
3
———
我大學剛畢業(yè)時,有個朋友請我去輔導他那正讀小學的女兒。孩子數(shù)學成績非常糟糕,這讓小女孩滿臉絕望,悒郁憂傷。
我開始輔導孩子,輔導了一番,感覺事情有點不對大頭。又趕緊返回來測試一番,才突然醒悟過來,對朋友說:不對,你家孩子該補的,不是數(shù)學。
是什么?
孩子應該看小說!
那位朋友一聽就急了:胡說,胡說,我孩子明明是數(shù)學成績上不來,你竟想讓她看小說,你安了什么心?
沒安什么心。我解釋道:孩子之所以數(shù)學成績差,不是她計算能力不足。而是她根本看不懂題,不明白題目在說些什么。
這是典型的閱讀量不足,只要讓她看些世界名著,加大閱讀量,這些題她自然而然就看懂了,就會做了。
胡說,胡說……那位朋友說:要不你拿幾本世界名著來讓她看看?反正……她這樣子,好一點的中學是沒指望了……
我就給孩子拿了兩本書。但孩子最終也沒考上象樣點的中學,去了個風氣讓父母夜夜哭到天明的學校。
當時感覺自己好失敗。
◇
過去了大半年,那位朋友突然出現(xiàn),開了輛車到我這里,不由分說就把書架上的藏書打包,往他的車上搬。
我驚恐交加,問他何故如此?他涎著臉說:拿回去給孩子看,給孩子看看,別愁眉苦臉的,看完就還你……不由分說,把我的書全抄了。
此人超級的有錢,卻不買書而來抄我的書,此事讓我嚴重懷疑人生。
懷疑了一段時間,才弄明白究竟。
我輔導的小女孩,在那所風氣可疑的學校里,突然間發(fā)力,成績飆高猛上。
這樣糟糕的學校,突然間出現(xiàn)了一個成績優(yōu)秀生,校方如獲至寶,配備最頂尖的師資力量,對孩子全程呵護教育。有可能,孩子在回想自己的成績提升因由,說到了閱讀,所以她爹才會突然跑來抄我的書。
這孩子后來確實考上了大學——我親身的經歷,可資證陳志武先生的軟能力之說,確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