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孩子的人生成長,需要具備全面的能力,理工科重要,數(shù)學金融重要,但人文體系也同樣重要。
如前所述,理工數(shù)學是硬學科,可以開發(fā)孩子的智力,而人文學科是地地道道的軟學科,可以培養(yǎng)孩子柔性能力。
此二者一軟一硬,必須要讓孩子能夠靈活自如,該軟就軟,該硬就硬……總之就是柔中有剛,剛?cè)嵯酀囊馑肌?
◇
初中之前的閱讀訓(xùn)練,對孩子的大腦發(fā)育,起到?jīng)Q定性的影響——這直接決定著,你家孩子是會成為個稀哩糊涂的人,還是個思維敏捷、頭腦明晰的人?
兒童教育專家唐曾磊先生,曾舉過例子:孩子讀課本時,極易讀錯。比如說,
孩子會把“滿身沾野草”,讀成“渾身沾野草”,或是“全身沾野草”。
孩子會把“饑腸響如鼓”,讀成“饑餓響如雷”。
孩子會把“拳頭大”,讀成“巴掌大”……
總之,都是無關(guān)緊要的小枝節(jié),小毛病。
這些問題重要嗎?太重要了。
有些孩子長大了,語言能力還弱到爆,喜歡用“這個”,“那個”指代事物。描述東西的位置時,就會說“這邊”,“那邊”,描述距離時就用“不遠”,或是“比較遠”?!S多人看到這里,會說:我說話就這樣啊,咋了?
模糊性語言,在與人溝通時,會面臨著巨大的障礙。你自己感覺話已經(jīng)說到了很明白,但其實不然。
把話說清楚,講明白,是一種極高的智力體現(xiàn)。嫻熟的語言操控能力,清晰,準確,動感十足,這表明著其思維,也如冰一樣的冷靜。
而這種類型的成品,才是我們教育行進的目標。
5
———
旅美學者薛涌先生,說過這么一件事:
有個人上門推銷歷史輔導(dǎo)教材,說:買一套吧,你家孩子依據(jù)索引,分分鐘就能找到正確答案。
薛老師曰:滾!學生最不需要的,就是答案。
那是什么呢?
薛老師回答:
“我覺得學生最不需要讀的,就是現(xiàn)成答案。
歷史訓(xùn)練的一個基本信條,就是教你如何懷疑、挑戰(zhàn)這些現(xiàn)成的答案。
不管你日后當律師、經(jīng)營企業(yè)、從事政治或社會活動,這些都是基本技能。
一個律師要知道如何取證,如何用證據(jù)說服法庭接受自己的觀點;一個領(lǐng)袖要理解不同的群體和個人為什么面對一個事實會有完全不同的解讀,甚至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事實’來,并在這種理解的基礎(chǔ)上塑造大家的共識。
這些能力都是我們的教育中最為缺乏的?!?
薛老師說的,就是本文開篇陳志武先生提及的軟能力。
缺少了理工科的硬能力,咱們可以吃軟飯。但如果缺少了軟能力,那就沒飯吃了。有本事的人,最喜歡吃軟飯;沒本事——說的就是缺少吃軟飯的能力。
6
———
如何獲得軟能力,吃上幸福的軟飯呢?
第一,先觀察周邊的人,注意那些經(jīng)常使用模糊用語的人。這類人士無論成就有多大,但他們不清晰的用語,表明了一個稀哩糊涂的腦子。祈禱自己不要成為這樣的人,這就算開始了。
第二,閱讀。追求分數(shù)的教育,可能已經(jīng)毀了你的閱讀天性。莫要急,咱們慢慢來,看點益智的作品,諸如薛兆豐先生的《經(jīng)濟學通識》——通暢的文字,讀起來真的有無盡快感。
第三,繼續(xù)閱讀,讀歷史。歷史中充滿了軟能力對抗與博弈,不要讓情緒操控你,把這些史書扣上“權(quán)謀厚黑”的帽子,為自己拒絕閱讀找借口。必須要對自我的借口進行清算,才能夠獲得軟能力的真諦。
第四,嘗試表達細節(jié),把話說清楚,慢慢提升自己的表達力與解釋力。
任何時候你具備了這些能力,都不算晚。
畢竟我們的人生,是一次距離足夠遙遠的旅行,不僅需要強大的硬能力,還需要一顆柔軟的心。唯其軟硬兼具,剛?cè)嵯酀艜I(lǐng)略到更美麗的人生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