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意思是一匙酒倒進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進一桶酒里,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顯而易見,污水和酒的比例并不能決定這桶東西的性質,真正起決定作用的就是那一勺污水,只要有它,再多的酒都成了污水。酒與污水定律說明對于壞的組員或東西,要在其開始破壞之前及時處理掉。
那么,這個定律,我們古人把它總結為:一塊臭肉壞了滿鍋湯;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一條臭魚壞了一鍋湯。
操作實務
1、幾乎在任何組織里,都存在幾個難弄的人物,他們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為了把事情搞糟。他們到處搬弄是非,傳播流言、破壞組織內部的和諧。最糟糕的是,他們像果箱里的爛蘋果,如果你不及時處理,它會迅速傳染,把其它蘋果也弄爛。
"爛蘋果"的可怕之處在于它那驚人的破壞力。
一個正直能干的人進入一個混亂的部門可能會被吞沒,而一個無德無才者能很快將一個高
效的部門變成一盤散沙。
朋友們,組織系統(tǒng)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協和容忍的基礎上的。因而,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
破壞者能力非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破壞總比建設容易。一個能工巧匠花費時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頭驢子一秒鐘就能毀壞掉。如果你的組織里有這樣的一頭驢子,那么,擁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會有多少像樣的工作成果。所以,你應該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無力這樣做,你就應該把它拴起來。
2、在企業(yè)中,污水又總會給企業(yè)帶來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沖突,這就要求企業(yè)管理者要掌握酒與污水的沖突與協調的技巧。酒和污水在一個組織中也存在著相互博弈的過程。發(fā)現人才、善用人才,在人才大戰(zhàn)中占得先機,是精明的企業(yè)管理者引領企業(yè)走向成功的重要砝碼,而有效運用酒和污水定律,則是組織一個高效團隊的最佳途徑。現代企業(yè)管理的一項帶有根本性的任務,就是對團體中的人才加以指引和篩選,剔除具有破壞力"污水",使合格者的力量指向同一目標,這就是人才的運作。
3、在我們的可視范圍里,要把60%的眼光的放在10%的人才身上,把15%的眼光留給70%的庸才,把剩下的25%的眼光堅定不移的盯住20%的小人。要趁污水還沒發(fā)臭之前,象變魔術一樣把他悄悄的凈化,即使倒進了芳香甘醇的美酒里也不會壞了口味,反而增添了雅興,這就是最好的效率!
4、一個無德無才的多事者,他能將一個團結、高效的單位很快地變成一盤散沙。其原因大概有兩方面:一是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有一定的名利心理,工作中當集體利益、公共利益、他人利益與自己的利益發(fā)生沖撞時,當自己的愿望未得到滿足時,當與別人相比較無論在仕途的提拔、職稱的晉升、榮譽的表彰和福利的待遇等方面得失不當而造成心理的不平衡時,難免要發(fā)泄,要向領導討個說法,要鬧個天翻地覆、甚至魚死網破。
所以,好人特別容易被壞人爛掉,因而,必須及時清理爛蘋果。
經典案例:對俄貿易
在黑龍江邊境的對俄貿易中,中方一直以來都占據著絕對優(yōu)勢。但是,個別有心計的中國人開始販假賣假,并且真的賺到了不少實惠。其他人見此情形,蜂擁而上,一時間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在各種貿易活動中。俄羅斯人發(fā)現事情不妙也多了心眼,有了防范之心。可是,當俄羅斯人覺得防不勝防的時候,干脆就放棄了和中國人的交易。中國人從俄羅斯身上獲得的實惠也就到此為止了。
其實,類似的事件不只出現在對外貿易中,在其他行業(yè)也多有此類事件發(fā)生。受利益驅動,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興風作浪的害群之馬不只上面兩種,賣假藥的、造假酒的、搞虛假報道的、踢假球的、吹黑哨的,等等,不但影響了自己的形象,也破壞了整個行業(yè)的風氣,著實成了各個行業(yè)的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