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波是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對中國的家訓文化很有研究,曾在《百家講壇》上主講過《顏氏家訓》和《曾國藩家書》。酈波認為,中國文化是家國同構的一種文化,家文化在中國文化里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中國的家書在家文化中的分量就特別重。
“其實世界各國都有家書,但是唯獨中國的家書特別是中國古代的家書,具有獨特的意義。它是中國古代家訓文化特別重要的甚至是核心的一個載體,而中國古代的家訓文化又是以儒家教育文化為核心,所以中國古代的家書是傳承儒家文化的重要平臺,承載了核心價值的教育。這讓中國的家書因此而具有了一種厚度,也因此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同時,作為家書,又傳達著親人之間在情感上的撫慰,這就讓家書又具備了一種溫度。”
酈波說,當教育的厚度和情感的溫度揉合起來的時候,就使得家書既具有厚度又具有溫度,也就因此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中國傳統(tǒng)意義上的那種家書和中國文化息息相關,幾乎可以成為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符號?!?/span>
作為一個傳統(tǒng)文化研究者,尤其是作為一個研究家訓文化、家書文化的學者,酈波對于當下微信等現代通訊手段對家書的沖擊是充滿憂慮的?!凹視怯袦囟鹊模泻穸鹊?,它所承載的不光是信息的傳達,還有親人之間的感情依賴,以及思想的交流和價值的傳承。微信的方式沖淡了我們原有的那種溫情脈脈的家書文化,因為微信的優(yōu)勢在于快捷、方便,而且它是碎片化的,所以它主要是一種信息的傳達,偶爾會加上情緒的傳達,很難見到思想的傳達在里頭。所以這種方式的出現,不光是對家書,包括對閱讀和文化傳承都會構成沖擊,我個人是有擔憂的?!?/span>
在酈波眼里,家書的式微是一面鏡子,從中可以反思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延續(xù)?!安徽撌且患疫€是一國,在民族文化的傳承過程中,哪些精華應該保留?所以,我個人特別希望年輕人在需要寫信的時候不只是依賴微信,而是能夠提起筆來寫一封溫情脈脈的家書,這里頭既有情感的碰撞,又有思想的碰撞,只有這樣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才讓人感覺是有希望而且是有歸宿感的?!?/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