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xué)佛的四個關(guān)鍵詞:惜緣、布施、包容和禪定。
2、什么團團轉(zhuǎn)?皆因繩未斷。煩惱不是所得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人生的快樂就在于心態(tài)的轉(zhuǎn)變。
3、面對問題,一種人不斷的圍繞問題轉(zhuǎn),問題一直沒有離開他;一種人不斷提升自己的高度,高度上去了,格局就出來了,問題就下來了。 4、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佛緣本是前生定,一笑相逢對故人。 5、這個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6、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佛就是讓我們活在當(dāng)下,有責(zé)任感有愛心。
7、愿力:指善愿功德之力;業(yè)力:指不善的行為導(dǎo)致的結(jié)果。 8、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得今世的擦肩而過。 9、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倉央嘉措
那一夜,我聽了一宿梵唱,不為參悟,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月,我轉(zhuǎn)過所有經(jīng)輪,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紋。 那一年,我磕長頭擁抱塵埃,不為朝佛,只為貼著了你的溫暖。 那一世,我翻遍十萬大山,不為修來世,只為佑你平安喜樂。 10、與樂曰慈,拔苦曰悲。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 11、做老板,不是老板著臉,是自覺覺他。一個人,給乞討的人一張凳
子,其實就是給自己一張凳子;只有幫助更多的人,才有更大成功。 12、慈悲沒有敵人,智慧沒有煩惱。善是給別人給的,更是給自己做的。 13、面上無嗔真供養(yǎng),口里無嗔吐妙香;心中無嗔是凈土,無染無雜是真
?!嫔坪筒徽f粗口就是布施。
14、我們每個人都為眾生而來。
15、舍得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16、法布施是傳遞思想。要財布施,更要法布施。沒有哪個首富能名留千古,傳遞思想的人才能名留千古。受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17、布施是快樂的事。受的人快樂,施的人更快樂。
18、小不忍則亂大謀,對應(yīng)的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劉邦韓信的故事、彭德懷的故事),這個是儒家的“包容”,相對佛家而言境界低一些。 19、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叭套诸^上一把刀”,忍總會忍無可忍。 20、佛家的包容:受得一分委屈,消得一分業(yè)障;消得一分業(yè)障,開得
一分智慧。心胸越大,包容越大,格局越大,事業(yè)也會發(fā)展得越大。 21、要感謝對你作惡的人,他們是你的恩人:正是他們幫你消除前世的業(yè)
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善因善報,惡因惡報。你前世做了作了惡,人家今市來討債,討一次你身上負(fù)的債就少一點,你的善就多一點,生活就過得自在一些——你不能把對你作惡的人當(dāng)仇人,應(yīng)該當(dāng)恩人。
22、百忍大師被污蔑說女孩肚子里的孩子是他的,他不爭辯,只說了一
句“噢,就是這樣嗎”;后來大家明白了真相,給大師道歉懺悔,他也只說一句:“噢,就是這樣嗎”。這就是包容的態(tài)度。相對的,遇到事情馬上撇清:“不是這樣的不是這樣的”,撇不清了才無奈的承認(rèn):“能只好這樣了吧!”——成龍是典型。
23、如何增加包容克制憤怒?日本一休大師:小怒數(shù)大十,大怒數(shù)到千。 24、看到別人的缺點是自己福報不夠,要好好反思自己。
25、為什么很多家庭爭爭吵吵不和睦,因為前世你是埋葬她那個人,但
你不老實,在埋葬她的時候踹了她一腳,她今生用一萬腳回報你。 26、心靜蓮花開,心靜國土靜。 27、八風(fēng)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28、敵人圍困千萬重,我自巋然不動。 29、不管風(fēng)吹浪打,我自閑庭信步。
309、打坐有腳、手、眼睛等有七個標(biāo)準(zhǔn)動作,眼睛不是睜開也不是全閉,是微閉(二八分)。
31、打坐不怕念起,只怕覺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