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時,在北京實習的表妹跟我說很佩服我可以在北京站得住腳,做喜歡的工作,還有不錯的薪資。而她畢業(yè)后,可能不會選擇再來北京。
我夾了塊肉放在她碗中,笑著問為什么?“我壓力真的很大,公司每個人都很厲害,我一個小白啥也不懂。忙忙碌碌的各種跑腿,真的好辛苦啊。”“每天上下班混在人流中,我都覺得特別孤獨,地鐵怎么永遠都那么多人,每天擦鞋都不夠被踩的?!薄拔液軣┕纠锏娜耍趺茨敲次镔|還虛榮,談論的話題都是什么包、品牌,好多牌子我都沒聽過,插嘴都沒得插?!碑敵醣砻谜椅医榻B實習的時候,可不是這個樣子。
當時的她雄心勃勃,說早就想脫離校園生活,厭倦了那種渾渾噩噩度日的感覺。期待自己能夠盡快進入社會,在工作中嶄露頭角。
聽著她吐槽不斷,還滿臉委屈的表情,我問她你還記得最初為什么想要來北京嗎?
覺得工作不順心如意,除了抱怨,有沒有反思過是不是自己還不夠努力?
有沒有思考過怎樣才能提升能力,讓自己進步得更快?
你討厭別人的物質和虛榮,自己心中又是怎樣看待那些東西的?我問的她啞口無言,低垂著眼睛,手中的筷子不自覺地搗著碗中的米飯。
我又接著說,誰沒有過壓力大又孤單的時候呢,我剛來北京的時候,其實也是一樣的。
面對陌生的高樓大廈,看著絡繹不絕的車流,孤獨感撲面而來,還不敢打電話給家里人,怕他們擔心。
租房子太貴,就和別人合租,擠在小小的臥室,根本沒有私人空間。
空氣差,身體也差。生病時暈暈乎乎,忍著難受完成手中的工作,還得保證不出錯。
我也曾懷疑過自己選擇來北京到底是不是正確的決定,但比起回到家鄉(xiāng)選擇一份普通庸碌的工作,可能很快就相親隨便找個人結婚,我寧愿選擇這樣的辛苦。
至少我走在這條路上,可以靠自己不遺余力的努力,去實現一切關于未來的設想。
我不管別人怎樣說,不管周遭的環(huán)境如何嘈雜,都應該守住自己內心的安靜,選擇成為自己最想成為的人。
在覺得艱難的日子里,讀書這項最低成本的投資,成為了我最大的快樂。我相信讀過的書都將藏在氣質里,決定你的人生高度。所以如饑似渴的鉆進書里,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書里的世界,包裹溫暖著我,漸漸令我有了明顯成長的力量。心靜下來的時候,才有了自我思考的空間。
身邊的朋友們都忙碌于追求,只有我沉浸在書里的寧靜。其實讀好書,多思考,當認知慢慢成熟,就會明白人生有時候,做對的選擇比錯誤的努力重要千百倍。專業(yè)能力差,就讀專業(yè)書籍多學習;
覺得生活無趣,就讀小說散文緩解壓力;
想要拓展眼界,就找感興趣的領域來讀……書讀的多了,思考多了,我對哲學有了更多的興趣,可這一類的書籍晦澀難懂,時常有讀不下去的感覺。
在翻閱很多哲學解讀之后,我如獲至寶的發(fā)現了周國平和他的書。
之所以偏愛周國平,是因為他的作品哲學思考貫穿其中,又是可讀性較高的散文筆調。哲學與散文的搭配,文字中展現出的是一個豐盛的世界。
了解更多之后,我才知道,周國平也是一個守住內心寧靜,酷愛讀書的人。
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們根本不能忍受脫離手機和網絡,他卻居然可以做到深居簡出,從來不看電視、不玩iPad,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看書和寫作。
其他人忙著追名逐利,為了滿足虛榮心追求名牌時,他過得可就如同苦行僧。
曾經經濟條件不好,研究生時住在只有6平米的地下室很多年,滿屋子都是書,他回憶起來也沒覺得什么。
如今他早已鼎鼎大名,經濟上不再會有捉襟見肘的情況出現,但還是堅持著最為樸素的生活。
他專門租下一間寫字樓,將創(chuàng)作與家庭生活分開。
寫作室的陳設簡單的只有略顯陳舊的書架和寫字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百余平的房間里舉目四望,所見皆是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