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編去參加了一個朋友的沙龍,是關(guān)于傳統(tǒng)文化和商道的。
昨天的主題是《新 I 舊 》,由《大學》的四句話引出:
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笨嫡a曰:“作新民?!痹娫唬骸爸茈m舊邦,其命維新?!笔枪示訜o所不用其極。
大概是什么意思呢?
1. 商湯在每天洗漱的時候,都要告訴自己,每天和每天都要不一樣,都要進步;
2. 周武王的叔叔去接手商朝的遺民,也需要讓他們振作,煥然一新;
3.周朝雖“老”,變革維新是其根本。
4. 所以,君子會用盡一切辦法,在自己的任何方面,不斷改變和創(chuàng)新。
正當我們認為這四句話的主旨在于“更新和變化”的時候,主講人搖了搖頭。他說,君子無所不用其極,其實重點在于“愛惜”。君子守舊,愛惜自己身上所有的財富,經(jīng)歷,人際關(guān)系,正是因為愛惜生命中所有的存在,所以他不拋棄自己一點點。他在這些生命的根基上,進行發(fā)展變化。
所有的“新”都建立在“舊”的基礎上,所有的“末”都建立在“本”的基礎上。我們太多人在做一些舍本逐末的事情,隨意的拋棄自己生命中的存在,去追尋更新的、更好地、更刺激的外在事物。當我們無法守住我們的本,再好的東西也會流失,再美好的體驗我們都無法長留。
在心靈成長的過程中,也是如此。就像之前班長分享的經(jīng)歷一樣,相信很多人都或多或少有這種期待。就是,期待有朝一日,獲得某種方法或者成就以后,自己就變得完全不一樣了。自己的那些個難以忍受的缺點、痛苦都煙消云散,從此可以自信、快樂的跟人交往、溝通、做事。
1我們是如何拋棄自己的
我們總是在一邊渴望成長為全新的自己,一邊在努力拋棄原來的自己。這真的是一個死結(jié),永遠走不出去的迷宮。
我們總是嫌棄自己身上的各種問題,對自己升起的情緒、感受、想法諸多批判。我們認為存在一種“完美的人”,“絕對幸福的人”,我做不到,是因為我有問題,我要解決問題。把我的壞脾氣、人際交往障礙、自私自利的特點都改掉。這樣我就幸福了,完美了,開心了。
我要拋棄一部分“不好”的自我,來讓自己變得更好! 這真的是一種很好的策略,專注在改變上,從而避免了直接面對生命中最深刻的匱乏、痛苦和空虛。
九型人格也是如此。
為什么說九型人格就是九種防御機制呢?就是因為九種模式在保護我們,將我們與生命中最根本的痛苦隔開了。有些型號固著在“本”,用一種僵化守舊的方式來讓自己處于熟悉的安全地帶,像1號。有些型號則不斷地追求“末”,不斷的拋棄原先的東西,追求更多、更好、更新鮮的生命體驗,像7號。我們都是用模式在防御自身。
所以,我們同樣在舍本逐末,在心靈成長上舍本逐末。我們固著在理論和方法上,卻拋棄了那個真正渴望被看見,被照顧的自己,那個陪伴了我們整個生命的自己。我們忙著在外界尋求救贖,卻不愿意看他一眼,看看這個在黑暗中暗自啜泣的小孩,看看這個在恐懼中戰(zhàn)栗無助的小孩,看看這個需要溫暖和擁抱的小孩。他才是你的根本,才是你最需要去陪伴和幫助的人。
2 精神旅程并非天國,也不是要到達某個美妙的地方
面對自己,并非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精神旅程并非天國,也不是要到達某個美妙的地方。它只關(guān)乎你自己,關(guān)于你是誰,關(guān)于你怎么了。
在這樣的旅途中,我們會遇見我們不想要的自己、討厭的自己、恐懼的自己。這些都是因為我們曾經(jīng)的忽視,而被卡住的自己。
這一次,我們再次相遇。只不過我愿意帶著開放的心去感受你,而不是用批判的態(tài)度再次推開你。我看到你在黑暗中驚叫的樣子,感受到你的恐懼、害怕和悲傷,我就這么看著你,陪伴你,和你在一起。
我不是一個優(yōu)秀的人,一個完美無缺的人,一個自信從容的人,我承認我的生命的基調(diào)是帶著害怕的,是帶著恐懼和悲傷的。我沒有我自己想得那么好,我敏感又脆弱,無助的感覺總是圍繞著我。 我看到了我的渺小,我跟我的渺小在一起。
3 回到自己,建設自己
每一個情緒都是一個信號,在告訴我們,此刻內(nèi)在出現(xiàn)了狀況,那個它需要關(guān)注。讓我們學著把注意力收回自身,問問自己:此刻,我怎么了?我有什么感受? 我們可以靜靜地和自己呆一會,感受自己的感受,體會情緒在你身上的流動。
生命是個極度個人化的東西,需要我們自己去探索,去尋找,去發(fā)現(xiàn)。成長并無軌跡,每個人都不一樣。
偉大的心理學家榮格,一生都在和他的恐懼、渺小和無力感長久的相處,并不因為名聲、權(quán)利和榮耀而變得完美。
所以,成長并非是長成另一個自己,而是回過頭去,真實的面對自己??吹剿惆樗?,擁抱它,因為它是你唯一的源頭和根基。
讓我們先好好的守著它,然后再慢慢建設它。
文/by 九芒星隨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