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晟陽,谷晟陽講師,谷晟陽聯(lián)系方式,谷晟陽培訓師-【中華講師網(wǎng)】
谷晟陽 2022年度中國50強講師
晟道文化創(chuàng)始人
44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掃一掃加我微信
谷晟陽:王陽明:你意不定,心不正,則易怒!
2020-06-19 2306

王陽明首度提出“心學”兩字,并提出心學的宗旨在于“致良知”。


這不僅是身心修行的法寶,還是解決人生問題的靈丹妙藥。



一、克己修身


1做事是最靠譜的修煉

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感悟:入世做事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門,如果心不靜而躁動,這些躁動就會在做事時被充分地激發(fā)出來。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勢必要盡量調(diào)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而這,正是對心性的最好磨礪。


2與朋友相處,懂得謙讓很重要

處朋友,務相下則得益,相上則損。


感悟:是人都有私心,都會注重自己的利益,每個人的付出都是需要得到回報的,這是人之常情。所以朋友之間以彼此謙讓為基礎(chǔ),不僅每個人的利益不會受損,雙方在互幫互助、互利共贏中還能使彼此獲得更大的利益。兩人之間的交情,也會隨之越來越深。


3越不想做什么,就越要耐著性子去做

日間功夫覺紛擾,則靜坐。覺懶看書,則且看書。是亦因病而藥。


感悟:膚淺浮躁的心,總是會本能地往舒服上跑。越是貪戀舒服,就越不會成長、成熟,甚至還會更加膚淺浮躁。所以要扭轉(zhuǎn)這種狀況,就要逆著自己的性子來,越不想做什么,就越要耐著性子去做。這正是對自己心性的磨礪。


4克己修身,來不得半點妥協(xié)

克己須要掃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則眾惡相引而來。


感悟:克制自己,是為自己泛濫如河的私欲筑起一道堤壩,勢必要固若金湯、滴水不漏。如果留存一點私欲,就如同在堤壩上豁開了一道口子,很容易就造成大壩的決堤。因為這時你整顆心都還是欲望主導的,只是潛伏了下來。所以克己修身,是來不得半點妥協(xié)的。


5悔悟是人生最好的藥

悔悟是去病之藥,然以改之為貴。若留滯于中,則又因藥發(fā)病。


感悟: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這就是人生的常態(tài),稀松平常得很。所以第一要懂得悔悟,第二要懂得改正,第三要不把悔恨留在心里,這就是完整的成長過程。


二、物欲蒙蔽心靈


1工作生活忙亂,皆因得失之心

凡處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頓失次之患者,皆是牽于毀譽得喪,不能實致其良知耳。


感悟:當今社會,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都是手忙腳亂、越忙越亂,把事情弄得一團糟,自己也困頓不已、狼狽不堪。為什么會這樣?王陽明一語道破天機——那只是因為你的得失之心太重,只想要好的結(jié)果,恐懼得到壞的結(jié)果,于是就蒙蔽了自己那顆本來能泰然處之、平和應對的心。起伏得失本是常態(tài),盡力而為、順其自然才是合理的態(tài)度。


2只知逃避永遠沒出息

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那靜時功夫亦差似收斂,而實放溺也。


感悟:王陽明所說的情況,放在現(xiàn)在叫“逃避”,而不是清靜。事情是要面對的,人是要在事上磨的,逃避是永遠沒有出息的。


3對朋友少指責、多鼓勵

大凡朋友須箴規(guī)指謫處少,誘掖獎勸意多,方是。


感悟:朋友犯了錯誤或者遇到難處,本就心里懊惱痛苦,規(guī)勸其實沒什么用處,指責更無疑是在傷害朋友、毀滅友情,雪上加霜。只有開導和鼓勵,才是最有情有義的做法,才對朋友真的有用。所謂“患難見真情”,王陽明告訴我們的是基于人性和情義的交友之道。


4蒙蔽心靈的,永遠是物欲

若無有物欲牽弊,但循著良知發(fā)用流行將去,即無不是道。但在常人多為物欲牽蔽,不能循得良知。


感悟:王陽明口中的“良知”,等同于“本心”。本心人人都有,王陽明則告訴了我們?yōu)槭裁炊鄶?shù)人不能保持和守住本心,那便是因為物欲的蒙蔽。當今時代,這點尤其值得人們重視。被蒙蔽的心,如蒙蔽二字的含義,是陰暗而糊涂的,就算得到再多,又有什么用?唯有本心呈現(xiàn),才能清明、放松和自在。


5要善惡分明,更要愛恨分明

人但得好善如好(hào)好(hǎo)色,惡(wù)惡(è)如惡(wù)惡(è)臭(xiù),便是圣人。


感悟:很多人都以為圣人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存在,可望而不可即。王陽明則告訴我們,圣人其實很簡單、很平常,就是知善惡,并能從善如流、嫉惡如仇,這就是大道至簡??烧f起來容易簡單,又有幾人能做到呢?


三、心正就是少發(fā)怒


1別在打扮自己上花費太多時間

人只有許多精神,若專在容貌上用功,則于中心照管不及者多矣。


感悟:如今是個看臉的世界,顏值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注重。是人都會老,顏值也會有保鮮期。而內(nèi)在氣質(zhì)卻不會,它會如酒一樣越陳越香,時間越久,反而越發(fā)“光鮮亮麗、耀眼奪目”。分多一點時間,去多關(guān)照和修養(yǎng)下自己的內(nèi)心吧。


2好學+堅持=涵養(yǎng)

人須是知學,講求只是涵養(yǎng),不講求只是涵養(yǎng)之志不切。


感悟: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王陽明這句話的意思基本也是一樣,但要更深一些——學不僅關(guān)系到才,更關(guān)系到涵養(yǎng)。所以人是不能不學的,如果學不下去,那就是你的意志不堅定,志向不牢固。


3心正就是少發(fā)怒

凡人忿懥(zhì),著了一分意思,便怒得過當,非廓然大公之體了。故有所忿懥,便不得其正也。


感悟:王陽明這句話其實是在告訴我們:易怒、愛怒、暴怒,那都是修養(yǎng)不足的表現(xiàn)。修養(yǎng)不足則意不定、心不正,既失去了廓然大公的本心,也違背了中正之道。這樣的心,有兩個詞可以形容:偏激,邪氣。注意和克制自己的怒氣,則正是矯正涵養(yǎng)之路。


4好好吃飯,就是修行

今人于吃飯時,雖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寧,只緣此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


感悟:一個忙慣了的人,一旦閑下來就會百無聊賴、無所適從。人這樣,心也是這樣,平常胡思亂想慣了,腦筋就閑不下來,吃飯時、睡覺前也會胡思亂想。怎么辦呢?就從安安靜靜做好和享受當下開始,吃飯的時候就好好吃飯,走路的時候就好好走路,睡覺的時候就好好睡覺。這些,正是收攝心思,正是修行煉心。


5你只是不夠全神貫注、全力以赴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功夫說閑話,管閑事?


感悟:王陽明這一句話說到了點子上,你為什么在實現(xiàn)目標的道路上總是容易三心二意開小差?不是那些讓你分心的人和事的問題,而是你的心不夠定、志不夠堅,這才是根本。要牢記一點:一切的問題,都是心的問題,都要從心上找原因。而這原因,往往都是心不夠定,心性不夠沉。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quán)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