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懷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從古至今,中國人從不缺敬畏,但現(xiàn)代性卻似乎和敬畏無法相容,社會發(fā)展,科技進步,我們不再敬畏鬼神,卻依然需要敬畏。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這里所謂畏就是敬畏,南懷瑾說:“只有兩種人可以無畏,一種是第一等智慧的人,一種是最笨的人,可以不要畏”,人生無所畏,實在危險,孔子教我們要有敬畏之心。
敬畏是人生的大智慧,不僅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也是一種行為準則。《菜根譚》里亦說:“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無所畏懼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時,畏史官于后世?!?
畏天命
以前人們相信命,但至于命又是什么?他不知道,反正事好事壞,都認為是命,他的思想有一個中心。他做什么事前,都是思量一番,覺得舉頭三尺有神明,不可行可惡之事。
“畏天命”三個字,包括了一切信仰,信上帝、主宰、佛等。這些都是“畏天命”,從前社會等級分明,這種畏,用來維護社會穩(wěn)定。
現(xiàn)代人雖然破除了迷信,但依然要有所敬畏,“天地有定律,四季有成規(guī),萬物有法則”,現(xiàn)在,自然、真理、規(guī)律就是我們需要敬畏的天命。
畏大人
這里所說的大人并不是一定指官職有多高,對父母、長輩、有道德學問的人有所怕,才有成就。一個人再成功,總有他的父母、上級,讓他敬畏,從而做事各自心中掂量再三,不輕舉妄動。
《菜根譚》里說:“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無所畏懼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時,畏史官于后世?!币粋€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一個人無所怕是不會成功的。只有心存敬畏,才能保持謹慎態(tài)度,才能有戒懼意念,也才能在變幻莫測、紛繁復(fù)雜的社會里,不分心,不浮躁,不被私心雜念所擾,不為個人名利所累,永遠謙遜平和,保持內(nèi)心的執(zhí)著和清靜,恪守心靈的從容和淡定。
孔子說小人“狎大人”,玩弄別人,一切都不信任,也不怕圣人的話,那會一無所成。
畏圣人之言
像我們讀《論語》,看四書五經(jīng),這些都是圣人之言,閱讀圣人之言,才能知古鑒今、心存敬畏。
文人讀孔孟之書,培養(yǎng)兼濟天下的抱負,他們“敬”先賢的人生理想和道德形象,“敬”是一種引人向上的力量。文天祥、方孝孺、史可法這些英杰都是遵從“敬”的感召。
我們中國,時至今日,是有敬畏之心的人多呢,還是無敬畏之心的人多呢?我們對于自然、真理,有多少敬畏?我們對于法律、道德,有多少敬畏?我們對于傳統(tǒng),對于文化又有多少敬畏?
古人云:“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于禍?!比艘坏]有敬畏之心,往往就會變得肆無忌憚、為所欲為,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甚至無法無天,最終吞下自釀的苦果。在當今社會錯綜復(fù)雜形勢下,面對紛繁世事,面對自己內(nèi)心,每個人只有心懷敬畏才能有危機感,才能知方圓、守規(guī)矩,踏踏實實干事,干干凈凈做人,守住自己的內(nèi)心道德底線。這里,谷晟陽老師歡迎大家關(guān)注晟道人公眾號,一起學習更多國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