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存的挑戰(zhàn)與困難:
是否發(fā)現(xiàn)培訓現(xiàn)場效果很好很熱烈,可是員工回到崗位上還是面臨原來的問題,往往要過了關鍵時刻才想起當時所學的新方法?
學員都同意培訓老師在課堂里所講的“理論”、“方法”、“工具”,卻無法落實在自己的工作情境、關系與家庭中?
領導們很奇怪:我覺得我就是一個很公平很為員工著想的人啊,為什么員工反而認為我很強勢很冷漠不關心他們呢?為什么每年我們部門評選出來優(yōu)秀員工后就會打擊一大片呢?
我所承擔的壓力究竟是應該和員工分享還是獨力承擔?我很累、也感覺到孤獨,我可以和誰說呢?家人難以理解、員工不能多講怕他們擔心、領導還希望我分憂,我
為什么同一件事情,我們會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與結論?為什么關于同一個人風格我們形成了完全不同的看法,而對對方的崗位匹配度有著不同的結論?
部門團隊的溝通究竟什么是重點呢?如何凝聚成真正意義上的團隊?讓每位成員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看法,感受到尊重與被關注?如何讓強勢的成員也能意識到自己在關系中給他人造成的壓力并主動愿意建立更為和諧的部門關系?如何將沉默的大多數(shù)帶入到團隊中,讓他們學習表達自己的看法、主張、立場,成為團隊的一分子?
緣起:
腦科學的發(fā)展告訴我們:人的成長經歷中行為、認知往往形成了過去的神經觸突——鏈接,而僅僅是認知的改變無法形成新的神經鏈接。于是我們盡管通過學習認知到了一些道理,卻很難落實在自己的日常行為上。
傳統(tǒng)培訓更關注、聚焦于學,而如何將所學的一切應用于自己的生活才是真正所需要的解決方案。
銷售人員每個月業(yè)績清零、客服員工每天都要面臨客戶的壞情緒、研發(fā)人員對待自己的態(tài)度就像對待電腦或某種程序、領導很難聽到員工真實的反饋直到發(fā)生沖突……這些都是日常的工作、生活狀態(tài)。所以,僅僅是幾天的培訓無法在學員腦中建立起新的神經鏈接。我們還需要將培訓的結果轉化為有效的行為。這往往需要一系列建立在專業(yè)應用心理學基礎上的練習與應用。
《情緒與壓力管理》
對象:全員
時間:2.5天/期,建議同一批學員采購兩期,中間間隔1個月左右。
第一期:導入情商、壓力管理的基本認知與工具。中間間隔時間里,學員記錄自己的《情緒日記》,觀察自己情緒是如何產生的,并應用在課程中學習到的工具管理自我與他人情緒。第二次課程將就學員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疑義、個人的主題進行更深一步的學習與研討,旨在幫助學員穩(wěn)固發(fā)展出來的新的神經鏈接與行為模式,同時深化認知,釋放潛力,提升學員的幸福感與生產力。
第二期:在原來的課程基礎上加半天的應用主題,包括但不限于:
l 趣味心理學:身心合一
l 趣味心理學:以身調心的放松呼吸
l 趣味心理學:關系的發(fā)展
l 藝術成長:從繪畫了解內心世界
l 藝術成長:以音樂調節(jié)情緒與壓力
l 藝術成長:冥想放松你的生命之書
l 幻想日:勇敢活出你的夢想
l 狂歡派對:感官的盛宴
l 內觀與正念
l 其他
如同學有需要,可開放兩個個案名額。每個個案時長約一小時左右。
l 個案是指一對一的心理咨詢。個案內容將采用加拿大HAVEN的方式,首先來訪者和帶領者一起尋找來訪者當前主要議題,其次在肢體層面放松,讓平時被壓抑的情緒得到釋放與松動,再輔以專業(yè)的心理學方式,陪伴當事人自己找到自己的解決方案。過程中當事人的情緒得到松動,原來被卡住的能量再次流動,在更為放松的情況下,以更為中立、客觀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現(xiàn)狀,從而主動做出選擇、行為計劃。
l 個案可以以關系、沖突、健康情況、對于未來的選擇等任一個當事人當下最為關心的主題切入。
《心靈領導力》
課程對象:核心領導者
實戰(zhàn)應用對象:課程中主動有意愿的兩名學員
時間:2.5天/期
方式:在原來的課程基礎上加半天的實際應用,包括但不限于:
l 心靈領導力在團體中的應用
領導者將自己的培訓結果應用于會議、核心團隊成員溝通、分配業(yè)績指標、沖突的處理等實際工作應用場景中。領導者將新學習的工具應用于自己的團隊中,并得到團隊的回饋與建議
在一到兩個小時的較有挑戰(zhàn)性的實戰(zhàn)溝通后,課程講師將和團體成員一起對領導風格的呈現(xiàn)進行回饋。此舉旨在幫助領導者照鏡子:讓領導者通過實際情境,以及被溝通者的視角看到自己實際的個人風格。在這樣的基礎上,領導者可以對自己的領導風格進行進一步的調整與修正,從而避免了一些領導工作中的盲點,進一步發(fā)揮個人潛力與魅力,用心帶領團體共同創(chuàng)造更佳績效!
l 心靈領導力在一對一關系中的應用
領導者將進行一次實際工作場所中有挑戰(zhàn)性的一對一溝通,溝通方向可以是面對原來潛在的沖突、布置工作、指出他人在工作中的不足、直接面對員工所提出的要求等。
在實戰(zhàn)溝通后,課程講師將與領導者、參與者三方開始進行初步回饋。目的在于打開雙方的盲點,加強團隊中的理解與同理心。
然后,課程講師將和領導者一對一的進行晤談,主要以教練技術為方向,為領導者照鏡子,讓他看到自己的行為是支持還是破壞了目標,幫助他看到自己原來、這一次的溝通中存在的優(yōu)勢與可提升方向。同時根據(jù)當事人具體情況,也可能以心理咨詢個案的方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