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下午,復旦大學“中國發(fā)展模式研究中心”成立儀式在復旦大學舉行,這是全球第一個以“中國模式”命名的研究中心。本文是上海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黃仁偉教授在隨后的“中國模式與中國未來”國際研討會上的發(fā)言。
首先祝賀復旦大學中國發(fā)展模式研究中心成立,祝賀張維為教授能夠率領一個新的團隊,研究世界共同關注的核心概念。
中國模式存在已經很長時間了,從1949年開始,中國模式一直在醞釀,一直在發(fā)展,有好幾次轉型,轉了好幾次,在文革前轉過幾次。從完全仿照蘇聯(lián)模式,到不完全仿照蘇聯(lián)模式,到完全準備打仗的模式,都有過。中國在1949年以后有好幾次轉,改革開放以來也轉了好幾次,每一次轉都有繼承關系和發(fā)展關系,所以我們不能把中國模式太孤立地限定在一個時間段里,這是一點。
過去不講,講未來。現(xiàn)在中國模式到了從來沒有過的轉折點,從來沒有過是什么意思呢?指的是中國模式第一次到了世界舞臺上,被所有的國家審視、判斷、借鑒、學習,到了這個階段。最近我連續(xù)跟很多國際上的高層打交道,幾乎發(fā)出了同一個聲音:要向中國學習!要學習中國!學習中國什么?實際上美國人在偷偷摸摸地學習,奧巴馬零零碎碎地講過不少,他說要學習中國基礎設施,要學中國再工業(yè)化,要學中國出口導向,要學中國普通教育等等,但是他沒講一個問題,學中國制度,他不講。
但是現(xiàn)在我看到包括美國在內的很多學者,特別是歐洲和亞洲學者、高官和政要已經公開提出學中國制度。學中國制度現(xiàn)在已經成為世界潮流,向中國學什么?我剛才講了,“體”“用”關系啊,過去只學中國的“用”,不學中國的“體”,但是現(xiàn)在到了學中國“體”的時候了,這個讓我很吃驚,這么快!特別最近這兩周內,十八屆三中決定出來之后,學中國制度問題已經更多地在世界上展開了,所以我們真的不能太自卑了,到了我們自己都說不清我們自己有哪些優(yōu)勢啊,或者人家在學什么,都說不清。
黃仁偉在“中國模式與中國未來”國際研討會上發(fā)言
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我想提我們模式轉變的幾個方向。
一個是經濟模式。三十年來勞動密集、出口導向的經濟模式向三個要素綜合優(yōu)勢的轉變。勞動、資本、技術這三個要素在中國全部成為優(yōu)勢的模式。最典型的就是高鐵,以及全世界所有的基礎設施我們都能做,所有的重型裝備我們都能做,這個東西就是勞動、資本、技術三合一的。我們到了這種高度結合的競爭力,我們可以把全世界的高鐵、發(fā)電站,不一定是水電站,包括核電站和其他火力電站,通通包下來,地鐵也可以包下來,而且不一定是包工程,而是包投資,還可以包技術輸出和管理,這個真是了不起,短短不到十年時間。
現(xiàn)在全世界搞基礎設施都要問問中國,中國有人投標嗎?中國有人投標就放棄。因為你什么優(yōu)勢都有,還便宜,比歐洲美國便宜一半多,質量高出一倍,還領先。所以這個階段到了,美國基礎設施,他們全部的高壓線是我們縣一級高壓線的水平。中國的高壓線水平已經到了世界標準,中國高壓線遠距離輸送水平已經被全世界接納。美國還有很多木頭電柱,到處都是,我們已經看不到了。美國的鐵路70年前的速度,到現(xiàn)在沒提高過。美國現(xiàn)在要修基礎設施,大概要3倍的GDP。哪來錢呢?債務這么大。所以勞動力、資本、技術三合一的優(yōu)勢在世界上只有一個國家,就是中國!再找一個都不可能!很多人說印度年輕勞動力多,要超過中國了,我說將來中國的大學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學生來源。誰能超過?
第二個是政治模式轉型。這是歷來我們最忌諱講的,但是我們一定要大講特講。我們現(xiàn)在轉變?yōu)辄h、人民和法律三結合的政治模式。實際上我們政治模式已經講了三句話: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法治。但是把這三條能很好結合起來的國家沒有,我們也在探索。但是我們已經很明確了,我們的政治模式就是這三要素。但是也不是他們講的所謂的民主這一種,也不是所謂的法治這一種,我們是三合一。這樣一個模式,既能解決面前老百姓的關切,又能解決長期的發(fā)展規(guī)劃,還能解決各種利益的協(xié)調,所以這樣一個模式,就像我們將來看到的經濟競爭力一樣,我們的政治競爭力也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抓住這個機會搞法治,把我們法治整個系統(tǒng)好好搞一搞。
第三個就是,我們從軟硬實力失衡的模式,向軟硬實力平衡的模式轉變。軟硬實力失衡是現(xiàn)在中國最大的結構失衡。硬實力也是失衡的,經濟實力也是失衡的。硬實力包括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經濟實力包括金融實力和一般商品實力。我們向硬實力平衡,向軟硬實力平衡,這是一個國力模式。
最后一個就是從發(fā)展中國家向強國轉型,這個轉型才剛剛開始。實際上我們已經開始創(chuàng)造,或者參與創(chuàng)造世界的規(guī)則體系。我們自己還沒有這個意識。世界上國際組織里,除了發(fā)達國家,最多的人是哪個國家?是印度人。很少有中國人,中國人裝裝樣子放幾個,至少我們應該向印度人那樣參與國際組織。現(xiàn)在的外交官可以到大使館去,但是去不了國際組織,能夠去國際組織的外交官很少。學者也很少能在所有大的場合和各種人打交道,所以世界強國這個概念的轉型還很艱苦,但是已經開始了,把我們推到前面。
西方模式,現(xiàn)在他們進入了一個由于過于成熟帶來的大量不可跨越的矛盾,就是民主綁架了西方的發(fā)展,他們所有的事情做不成,只要一搞民主。我們再也不能走這個民主綁架發(fā)展的道路,所以中國的模式一定不是民主綁架發(fā)展的模式,這個是讓我們可以自信的。所以如果我們把中國模式轉變的方向和西方模式的本質區(qū)別講清楚,我們在世界上的話語權完全可以確立起來。我對這點有信心,因為我自己已經嘗試過無數(shù)遍,任何人跟我爭論這個問題,我?guī)拙湓捑桶阉g到,他沒有話說,美國人包括基辛格,我說你們這么多戰(zhàn)略家,為什么美國戰(zhàn)略總是失誤,給我一個回答,我們沒有戰(zhàn)略家,中國死了以后就沒有戰(zhàn)略家,但是我們沒有犯過大的戰(zhàn)略錯誤,什么原因?制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