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搞懂溝通區(qū)域,怎么溝通?——喬哈里視窗
溝通漏斗
有一個著名的溝通漏斗是這樣的:你心里想的有100%,嘴上能說出來的有80%,別人能聽到的有60%,聽懂的剩40%,而最后付諸行動的就只剩下20%了。老張年輕的時候,參與玩過一個游戲,就是一圈人圍坐在一起,大概30幾個人,主持人跟排頭的第一個人,小聲說一句話,然后這個人,一模一樣地傳遞給第二個人,以此類推。按道理,都是成年人,傳個話還不會嗎?而且是非常簡單的一句話,主持人說的是:“阿蘭德龍我愛你”,到最后一個人,大聲公布他聽到的:“樓上的沒有樓下的高”,你看這都差出“十萬八千里”了。這個游戲,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你說的,和別人聽到的,很可能不一樣。
喬哈里視窗的四個區(qū)域
我們在介紹具體的溝通方法之前,先來理解一個關(guān)于溝通區(qū)域的概念:喬哈里視窗(Johari Window)。它是由美國學者約瑟夫(Joseph)和哈里(Harry)共同提出的一個理論,所以這個喬哈里,就是這兩位學者名字的合體。
喬哈里視窗把人際溝通比作一個窗子,它被分為4個區(qū)域:公開區(qū)、隱蔽區(qū)、盲目區(qū)和未知區(qū)。請同學們打開頁面中的文檔,看一下這張圖,能幫助你更直觀地理解今天的概念。
這四個區(qū)域的界定,概念非常簡單。我們先來看看公開區(qū),信息對你自己和對別人,都是公開的。比如你今天穿的是一件黑色T恤,別人一看,也是一件黑色T恤,毫無疑問,這就叫做公開區(qū)。
再看盲目區(qū),是一個“別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區(qū)域。比如,你吃完飯沒擦嘴,臉上掛著飯粒,跟客戶聊了一下午,人家也不好意思說,就一直盯著你看,你還以為客戶覺得你帥……所謂“被蒙在鼓里”,說的就是這種在盲目區(qū)的狀態(tài)。
第三個區(qū)域是隱蔽區(qū),這是一個“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的區(qū)域,也就是你心里的小秘密。比如今天老張,穿了一條紅色的內(nèi)褲,我自己知道,但是你不知道,這個信息就在隱蔽區(qū)。
最后一個,是“自己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的區(qū)域,叫做未知區(qū),比如一個人生了重病,因為癥狀不明顯,自己沒有察覺到,別人更是沒發(fā)現(xiàn)。
一句話理解喬哈里視窗
你說的,和別人聽到的,很可能不一樣。
擴大公開區(qū)域,我們可以:第一,請教反饋,要記得主動獲??;第二,自我暴露,讓別人知道你的小秘密和小缺點,很有用;第三,共享發(fā)現(xiàn),在主動獲取和主動交代之間,尋求溝通。
有人說,開誠布公、直截了當,有時候是一種更大的傷害,因此我選擇善意的謊言。這句話,你覺得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