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是可以拒絕的
有一個人,感覺特別痛苦,就去問禪師:“禪師啊,我怎么才能解脫呢?”禪師笑了笑,給他三天時間,讓他自己“悟”。第一天,禪師問他:“你悟到什么了?”他搖了搖頭,于是禪師舉起戒尺,照著他的手心,狠狠就是一下。第二天,禪師又問,他還是說不知道,結(jié)果又挨了一戒尺。第三天了,還是什么也沒悟出來,但是這次,禪師舉起戒尺的時候,他趕忙伸手攔住。禪師笑著說:“你終于悟了:痛苦,是可以拒絕的?!?
著名詩人汪國真就寫過一篇題為《拒絕》的散文,當中有這么一段話,我很喜歡,分享給你:“一味的拒絕,會失去朋友。一味的順從,會失去自我。就人生而言,一方面應(yīng)該懂得有容乃大,另一方面也應(yīng)該明曉,不能總是來者不拒?!?
生活中你承受的很多痛苦,實話說,就是因為你不懂得拒絕。還記得我們的老朋友“沒頭腦”嗎?“沒頭腦”很有同情心,每天出門,他都會給乞丐10塊錢,直到有一天他有了女朋友,手頭有點緊,就沒給。結(jié)果乞丐抓住“沒頭腦”就問:“你怎么不給我錢了?”,“沒頭腦”說:“對不起,我有女朋友了,錢不夠花了。”乞丐“啪”地給了他一巴掌,說:“你居然拿我的錢去養(yǎng)女人!” 你有沒有過同樣的感受?明明是幫助別人,卻被當成了理所應(yīng)當。
“理所應(yīng)當”的幫助
這個世界,就是有些人,把你的幫忙當做毫不費力,理所應(yīng)當。你看這種邏輯常見嗎,比如:“唉,你PPT做那么好,要不你幫我改吧,反正你分分鐘就搞定了?!痹俦热纾骸澳莻€方案,我實在寫不出來,要不你幫我寫吧,反正你都寫了那么多了,不差這一個”。跟我說的最多的,就是:“老張,你幫我看看我這個生意,你這么專業(yè),隨便出個主意就幫我們大忙了,反正你也不費勁?!边€有一種:“老張,我到你這了,去找你啊”,我說“啥事兒?。俊?,對方說:“沒事兒,就是隨便聊聊,反正我在北京也沒啥別的事兒“。
說到這兒,請你允許我罵一次街,今天就當我任性了。我PPT做的好,我欠你的嗎?你方案寫不出來,你還有理了?隨便出個主意,你怎么不隨便把你的錢和房子都給我呢。你沒事兒?我有事兒啊,我有的是事兒啊,你的時間不值錢,我看待時間像金子一樣珍貴,隨便聊聊,聊你個“大頭鬼”啊。
剛開始,我不懂拒絕,苦不堪言,每天花大量的時間,用來應(yīng)對這些莫須有的請求。有很多人,甚至自己都沒想清楚,就習(xí)慣性的找別人幫忙。后來有一天我想明白了,我終究不能讓所有人都滿意。所以呢,我就很自私的給自己定下一個規(guī)矩,以下這三種人,第一,誰真心幫助過我;第二,誰真心關(guān)心過我;第三,誰真心在乎我的時間。這三種人的請求,我力所能及,必盡全力。其他人,我管你是誰,一律“say no”。
一句話記住“拒絕”
一味的拒絕,會失去朋友。一味的順從,會失去自我。
學(xué)會拒絕,我們可以:第一,推卻得留有余地,別全拒,拒一半,做一半;第二,回絕得有理有據(jù),給個說的過去的理由,也是給對方一個臺階;第三,能不能之后再議,所謂“緩兵之計”,他不認真,你別著急。
哲學(xué)家康德有句話說:“自由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你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你覺得這句話,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