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每個人在不同的崗位、不同的時期都有犯錯誤的可能。一般來說,不斷進行新嘗試的人、不斷進入新領(lǐng)域的人、工作態(tài)度積極主動的人以及相對做事情更多的人,犯錯誤的機率顯然要大于其他人。有的所謂“錯誤”,只是不同人、不同環(huán)境對一時一事的理解不同而已,過一段時間、換一個環(huán)境,就未必成為其錯誤。真正是犯錯誤,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考慮不周、經(jīng)驗不足、角度不對、所及高度不夠、一時無法克服的外因作用等等;當然,也有的是因為責任心不強或思想動機不純。應該說,前幾類原因造成的犯錯誤都是可以原諒的,只要汲取教訓,及時改正就行。一個善于接受教訓,總結(jié)過去的人,就會不斷進步,日趨成熟,逐漸可以擔當重任。
醫(yī)學資料表明:人的發(fā)燒、腹瀉、流鼻血,并非一定要馬上控制,它們可能對人有很大的幫助。比如發(fā)燒,它本身正是人體的免疫細胞和外來的病毒進行抗爭的過程,是一種必然又必須的生理反應,人體可以通過它促進新陳代謝。因此,疾病,有時可能是我們的朋友。錯誤也一樣。中國古語說的“失敗乃成功之母”、“哀兵必勝”、“浪子回頭金不換”等,都有相近似的哲學道理。比爾·蓋茨在他的《未來時速》中說:“我作為首席執(zhí)行官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傾聽壞消息。”這里有兩層意思:一是壞消息很快知道,可及時糾偏,減少損失;二是壞消息多來自于新嘗試,作為一個群體,企業(yè)無疑又前進了一步。
對犯錯誤的人和事,只持強烈批評的態(tài)度,就象盲目的退燒會掩蓋病因一樣,若干小的失誤被忽視,若干小的錯誤被掩飾,隱患蔓延下來,總有一天會出現(xiàn)大錯,而無法及時補救。太在乎犯錯誤而求穩(wěn),就可能招致更大的錯誤。就象一個人肚子疼,馬上吃止痛片,表面上不疼了,好象沒事了,實際上內(nèi)臟器官在發(fā)生劇烈的病變,到一定的時候,就會變得可怕起來。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高級講師PetenSenge(沈吉)在《第五項修煉:學習型企業(yè)組織的藝術(shù)和實踐》中說,“(總是批評員工的)團隊,表面上看來很有凝聚力,實際上壓制了不同意見,得到的是打了折扣的妥協(xié)”。對于管理人員和骨干尤其不可以完全否定,往往這一部分人有一定的主見和思想,過多的批評或徹底的否定,會使他們不僅減低了積極性,還會挫傷其創(chuàng)造性。一個沒有創(chuàng)造性的團隊,是不可能不斷前進的。就算是從來不犯錯誤,只有成功,也并非一定是好的現(xiàn)象。比爾·蓋茨對此有深刻的思考:“成功是一個討厭的教員,它使聰明人認為自己不會失敗,它不是引導我們走向未來的可靠的向?qū)??!?
員工長時期以來不斷受到批評和否定,在我們?nèi)祟愄幱凇敖箲]尖銳化時期”,還會帶來員工心理上的不健康。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逆來順受”、“隨遇而安”,是以心理壓抑為代價換來的心理平衡,這實在是心理疾病的隱患。員工心理上的不健康或心理上的亞健康狀況,對企業(yè)的正常運轉(zhuǎn)自然是有危害的。
一個成熟的企業(yè),應該以微笑面對各種失誤和錯誤。只要其動機并無不良,主觀上在“努力做對的事情”,就應該諒解,當循循善誘,授之以方法、傳之以技能、教之以看待事物的高度,使其在糾偏的同時,不挫嘗試的勇氣,不泯創(chuàng)新的意識。企業(yè)經(jīng)營最大的危險莫過于讓員工失去失敗的勇氣,因為錯誤也可以變成學習和進步的源泉。即使錯誤不可以原諒,也得拿出“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同時自請用人不當之罪”的氣度來,一起糾正錯誤,我一向提倡的“管理者學會用‘謝謝’和‘對不起’說話”也是這個意思,員工有錯,我們能不能說“對不起,可能是我布置任務沒有交待清楚”、“對不起,我們的流程不夠清晰”、“對不起,公司給予的培訓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