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這個字為什么起這么大的作用?“行”這個字為什么有這么大的魅力?因為這個“行”滿足了孩子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滿足了所有孩子無形生命的需要。
所有孩子無形生命最強烈的需求是什么?我發(fā)現(xiàn)所有孩子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樣,人性中最本質的渴求——渴望得到別人的賞識。
一提到賞識,很多家長本能地把它理解為表揚加鼓勵,實際上這完全誤解了賞識教育。賞識的本質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被看得起。
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士可殺不可辱?!蹦憧梢园盐覛⒌?,但不能看不起我,許多家長把賞識誤解為表揚加鼓勵,不能批評。你都看得起我,我愿意為你赴湯滔火,還在乎一二句批評嗎?
還有一句古話是:“士為知己者死?!睘槭裁丛敢鉃橹赫攉I出最寶貴的生命呢?很簡單,三個字:看得起。成年人都需要賞識,從最高領導到一般平民都如此。
比如說,年輕的女士或小姐,穿件新衣服或新做一個發(fā)型,走在大街上,對周圍的眼光都很敏感。別說當面夸獎,就是一個賞識的目光,她的心里也覺得熱乎乎的、甜絲絲的。成人如此,何況孩子。
吃飯、穿衣、身體健康只是孩子有形生命的需要,而內心世界的滿足和愉悅是所有孩子無形生命的需求,是一個高級需求。就孩子的無形生命而言,他們仿佛是為了得到賞識而來到人世間的。
可是,我們有的家長忽視孩子的無形生命,不知道孩子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是什么。他們認為,只要在物質生活上對孩子盡量滿足,吃的、穿的、住的、玩的,都是最好的,對孩子來說,就足夠了。這也正是他們苦思不得其解,為什么為孩子做了那么多,孩子卻并不領情的原因。
孩子的無形生命好比一棵果樹,果樹有果枝(優(yōu)點),有風枝(缺點),家長的目光如果一直盯著缺點的風枝上,風枝就會越長越壯,最后顆粒無收。家長的目光如果一直盯在優(yōu)點的果枝上,果枝就會越長越壯,最后必將是桃李滿樹。
現(xiàn)在的家長希望孩子進步快,老說孩子慢;希望孩子細心,老說孩子粗心;希望孩子膽大,老說孩子膽??;希望孩子聰明,老說孩子笨。
家長總是習慣地認為:優(yōu)點不說少不了,缺點不說不得了。而賞識教育恰恰相反:優(yōu)點不說不得了,缺點少說逐漸少。
現(xiàn)在的孩子得到的賞識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據(jù)報道即使在美國,也是每六個批評才能換來一個表揚。家長要倒過來,跳出去想問題,改變現(xiàn)有的思維方式。
我用十幾年的生命體驗得出一個結論: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我是怎么賞識女兒的,這里再簡單歸納一下:
——當三歲半的女兒剛開口說話,把“水”說成“堆”時,全家人欣喜若狂。
——當女兒用顫抖的小手畫出第一幅杰作——幾根蚯蚓般的線條時,全家人歡呼不已。
——當女兒剛學會做應用題,十道題僅做對一題時,我卻對著這道題驚呼:“太了不起了,這么難的題目你竟然會做,爸爸像你這么大的時候啊,連碰都不敢碰呢!”
——當女兒剛開始寫作文,晚上吃飯的時間,就是一家人共同欣賞她作品的時候,每當出現(xiàn)了一個好句子,我們就熱烈鼓掌,拍手稱快,于是激發(fā)了女兒寫作的興趣。
于是女兒找到的作家的感覺,后來與我合作了一本書《從啞女到神童》,現(xiàn)正在寫一本書《做一個自己快樂并給別人帶來快樂的人》。就物質生活而言,女兒并不比一般兒童富有,而就精神生活而言,女兒也許算得上是百萬富翁。
我說一組三字經(jīng),白見黑,黑見白。聯(lián)合國秘書長安南在戰(zhàn)爭千鈞一發(fā)之際,去伊拉克斡旋,實現(xiàn)了和平,他說中學老師的一課改變了他的思維模式。
老師先拿出一張白紙,中間一個黑點,問同學們看見什么?全班同學盯住白紙,齊聲喊道:一個黑點。老師沮喪地說,這么大的白紙沒看見,只盯住一個黑點,將來你的一生是非常不幸的。黑點越來越大,最后整個世界變黑了。
在沉默中老師又拿出一張黑紙,中間一個白點。又問看見了什么?全班同學開竅了,一個白點。老師欣慰地笑了,太好了。無限美好的未來在等著你們?!八?,全世界都認為伊拉克戰(zhàn)爭烏云密布,一觸即發(fā),而我卻看見了一線和平的曙光?!?
現(xiàn)在搞經(jīng)濟建設,提出了一種注意力經(jīng)濟,所以廣告鋪天蓋地,而教育孩子的本質也存在著一種注意力心態(tài)。如果家長把目光盯在孩子的優(yōu)點上,孩子前途一片光明;如果家長把目光盯在孩子的缺點上,孩子前途一片暗淡。
植物都朝著向陽的地方生長。賞識猶如生命的營養(yǎng),賞識是孩子無形生命成長的陽光、空氣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