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經濟權力和社會權力是依附于它的金字塔結構。這么一個權力結構,就產生一個中國特有的權力運作方式,這就是權力至上,自上而下逐級管制,缺乏制約。這個“難”,表現在經濟領域當中,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難,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難。1978年到現在是34年,成就是世界第二,GDP上去,但34年最大的問題是大家感到分配不公。從古至今,我們的分配方式都是比生產方式落后,這是經濟領域兩大難。政治領域兩大難一個是民主,一個是法治。蘇聯也曾搞過民主,它的民主有三個東西沒解決好:第一個是民生與民主的關系,他不先解決民生先解決民主。第二個是民主和法治的關系沒處理好。沒有以法治為基礎的民主,這個民主不是個好東西,沒有法治思維、法治觀念、法治環(huán)境,上街游行示威肯定是打砸搶。第三個是沒有提高駕馭民主化進程的能力來講民主,這個民主是肯定要推翻共產黨的。你光講民主,民生問題沒解決好,腐敗問題也沒解決好,結果沒有駕馭民主化進程的能力,人們就用民主來打擊共產黨。所以講民主很難,法治也是個難題。文化領域當中,最大的難題就是增強精神世界的力量。打鐵首先要自身硬,我們自身怎么硬。十八報告在黨的建設里講了一句話,中國特色偉大事業(yè),關鍵在于建設一支政治堅定、能力過硬、作風優(yōu)良、奮發(fā)有為的執(zhí)政骨干隊伍。怎么“硬”?我認為硬在本質、硬在能力、硬在作風、硬在人才。第一硬在本質。黨的本質才真正是我們黨執(zhí)政的合法性基礎。我們領導干部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而有人是以權謀私,本質顛覆,消極腐敗,精神懈怠。所以說硬在本質就是一句話,把我們從事的職業(yè)真正當作為人民群眾服務的事業(yè)。第二硬在能力。主要是兩個能力:一個是結構性改革的能力,一個是實踐創(chuàng)新的能力。我們的理論創(chuàng)新能力很強,有三大成果,但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就相對不足,所以這硬在能力。第三硬在作風。十八大報告中講作風的有很多,最關鍵的是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投機鉆營的人得利。第四硬在人才。人才的問題是創(chuàng)業(yè)的問題,給他搭個創(chuàng)業(yè)的平臺,人才就出來了。這四個“硬”,硬在本質是事業(yè),硬在能力是專業(yè),硬在作風是敬業(yè),硬在人才是創(chuàng)業(yè)。所以,我們理性地期待把這四個硬做好了,2020年就能向中國人民交出滿意的答卷。我強調理性,不強調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