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開春,飽受業(yè)績下滑之困的李寧迎來了一個好消息,擁有豐富零售行業(yè)運營經驗及人才的TPG作為戰(zhàn)略投資者入資李寧。
2008年,借助李寧在北京奧運會上震撼全球的“飛翔”點火儀式,李寧在當年超越阿迪達斯,成為行業(yè)冠軍,這一波“政策走勢”輔助李寧延續(xù)到2009年。但2010年財年結束后,李寧卻被安踏在盈利上超出6億多元,于是李寧在2011年試圖通過兩輪不同幅度的漲價,來挽回局面,價格逼近阿迪達斯和耐克。漲價并沒有給李寧帶來利好。
2011年6月,李寧公司提出品牌重塑計劃,并喊出Make the Change的新口號。但接踵而來的改變,卻是產品庫存積壓、渠道不暢等原因導致的訂單下降。而“90后李寧”的新品牌訴求也被不少營銷人士認為操之過急。在品牌、營銷、設計、質量等方面都還沒有做得足夠好的時候,李寧就在去年提出了十年內成為全球五大運動品牌之一的目標。
2012年2月3日,李寧宣布裁員。
近年來,李寧的首席執(zhí)行官、首席市場官、電子商務部的總監(jiān)三大主將換帥,內部管理上陷入分權與集權之困,由此引發(fā)的權利糾紛、責權不明等問題,
2012年3月30日,李寧公司發(fā)布年報顯示:凈利潤同比大降65.2%,毛利率下滑至46.1%。在五大體育用品商中無奈墊底。
2012年,李寧最新春款上架就打折。
綜合來看,李寧的經營困局來自內外交困,外部受到國內競爭對手和國際品牌的沖擊,尤其源于自身,關鍵出在李寧于2008年至2011年間的粗放式擴張模式以及自2010年6月底李寧公司主動求變,進行品牌重塑以來,一直致力于提升運營效率,進行組織機構優(yōu)化及人員調整。但是時至今日,產品定位、與經銷商關系、銷量下滑、核心的管理團隊穩(wěn)定等問題依然存在,影響了李寧公司的運作。
引入投資基金會是幫助其擺脫困境的一個重要手段,但是李寧要真正走出困境還得依靠自身的努力。解決內部危機只能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