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期間,很多人都選擇更換手機,手機廠家各顯神通,智能手機銷量又有一個井噴式增長。
在移動自有營業(yè)廳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盡管自8月份,移動自主品牌就開始在營業(yè)廳內大量宣傳,但是現(xiàn)貨不足,讓營業(yè)員不會主動推薦移動的自主品牌;而品牌缺少辨識度,也讓消費者不會在移動自主品牌手機宣傳面前駐足。
智能手機不易做,那中國移動此次推出的自主品牌手機能夠走多遠呢?
我們先來看看中國移動在此方面的優(yōu)勢。
1、終端公司的成立,讓移動掌握了強大的銷售渠道
中移動成立終端公司以來,依靠龐大的用戶量和雄厚的補貼成本,迅速掌控了智能機渠道話語權,當前終端公司操盤的TD手機市場已經達到和WCDMA相媲美的地步。
作為移動的嫡系部隊,面對集團公司對于自主終端的考核指標,終端公司必然“舉全部之力”,自主終端必火。
2、智能機的同質化競爭,會讓中移動笑到最后
中低端智能機市場越來越體現(xiàn)出當年PC市場的特征,手機越來越趨同。除去logo幾乎是千機一面,看一款手機如何也主要看幾個重要參數(shù),CPU、屏幕、內存、攝像頭等。
在這樣差異化越來越小的情況下,同等配置的手機價格拼殺極為慘烈,擁有雄厚資金和良好品牌口碑的中國移動,很難不在其中脫穎而出。
3、低價格的切入,讓移動開辟了又一片智能江湖的藍海
中國移動總裁李躍在推出M701、M601時如是說:中國移動推出此兩款手機,更多的是基于一種社會責任。目前中國65歲以上的老人有1.2億;14歲以下的兒童有2.2億,中移動未來將利用定制手機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
中國移動極具辨識度的品牌、專業(yè)的細分市場,可以預見,中國移動在終端領域將會有巨大的市場前景。
面對激烈的智能手機競爭,中國移動也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
1、作為智能手機市場的“小學生”,終端供應鏈管理與運營經驗不足
短期是對終端的運營模式不熟悉,尤其是供應鏈管理等環(huán)節(jié)缺乏積累;長期是越來越復雜的內部決策與執(zhí)行體制等內部問題,將對終端業(yè)務形成阻礙。
2、自主終端與合作終端廠商的博弈,帶來的是此消彼長的后果
我們不應該忘記Ophone失敗的原因之一:是終端廠商的聯(lián)合抵制。
從長期來看,中移動定制品牌終端的市場份額增長,必然會以其他品牌終端的市場份額下降為代價。壓力之下的手機廠家,未來將如何決策,我們還不得而知。
從戰(zhàn)略層面上,中移動未來最大的機會是大數(shù)據與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自主終端從目前的定位而言,不可能成為中移動的戰(zhàn)略核心。
究竟中國移動未來能否依靠自主終端增加對于終端產業(yè)鏈的話語權,對于中移動的轉型增效戰(zhàn)略能否發(fā)揮積極的作用,都有待市場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