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三星(Samsung)最近發(fā)布Galaxy S4手機時,他們談到了一個名為S Health的新軟件,它能夠利用手機內置的一些傳感器,向用戶提供更多關于他們生活方式的信息。這款手機利用現(xiàn)有的加速計來充當智能計步器,并且還配備了濕度和溫度傳感器。這是一種廣泛趨勢的組成部分,即將人體作為一個新的數據源。
或大或小的公司正通過一系列設備和傳感器進軍健康行業(yè),那些裝置能夠報告包括體重、運動量以及睡眠時間在內的各種人體數據。前文提到的三星正在跟耐克(Nike)、Jawbone、Fitibit、Withing以及其他公司展開競爭,為個人用戶提供運動監(jiān)控器產品。這些監(jiān)控器然后會進行網絡同步,向用戶提供關于其活動和睡眠模式的數據——只要他們在所有時候都穿戴這些設備。
在技術人群中間,這種類型的自我監(jiān)測已經變得非常普遍,它現(xiàn)在被歸入一種名為量化自我(quantified self)的門類。不過,盡管這些設備存在很多種不同的形式因素,有趣的是,它們內部的技術其實是由少數幾家公司提供的。FullPower就是其中之一,該公司是MotionX的創(chuàng)造者,MotionX是耐克、蘋果(Apple)和Jawbone等公司產品中的一組核心技術。FullPower首席執(zhí)行官菲利普•卡恩(Philippe Kahn)并非顛覆創(chuàng)新的新手,他之前發(fā)明過照相手機??ǘ鞯墓粳F(xiàn)在尋求成為這個領域領先的傳感器技術提供商。

“在這種技術當中,語義感知部分是比較困難的部分。隨著傳感器變得更加便宜,我們的情況會變得更好,因為這種技術變得更加重要了。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領域?!彼f,“市場對基于腕帶、眼鏡和衣物打造的可穿戴設備解決方案的需求已經勢不可擋。我們的知識產權組合在該領域大部分努力中居于領先位置,因此我們得到明顯的機遇,為Jawbone和耐克這些知名品牌和其他即將公布的廠商提供技術?!?/p>
由于Fullpower在2004年就成立了,所以該公司對潛在的競爭對手具有領先優(yōu)勢,并且其開發(fā)的技術已經具備一定的復雜性,令很多后來者至今望塵莫及。 “在可穿戴設備上,我們是“在金屬上”做匯編語言,那看起來是一種遺失的技能:體積小、速度快、結構緊湊、電池續(xù)航時間長、準確并可靠?!笨ǘ髡f,他將自己現(xiàn)在的努力和過去的努力進行了比較,那時候他作為Borland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幫助開啟了個人計算的革命——Borland是向軟件程序員提供工具的最早供應商之一。
消失的屏幕
不過,為了讓這些數據有趣一些,其創(chuàng)造者/消費者需要能夠看到數據輸出。盡管手機或平板電腦在靜止的時候能夠發(fā)揮良好效果,但它們并不是你在奔跑或騎自行車時想要與之互動的那種設備。對于如何將信息反饋給用戶,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三種不同的想法,每一種都是使用外設跟智能手機進行連接(這樣做的邏輯在于,當涉及到聯(lián)網和處理信息,用戶可以讓智能手機干那些“重活兒”,而外設則大多用于接收少量信息提供給用戶查看,并通過相對簡單的操作發(fā)回指令)。
目前,我們擁有基于音頻的互動界面,它依賴于用戶發(fā)出的語音指令(一般通過藍牙耳機),并能夠接收語音信息。這正是支持蘋果Siri搜索引擎和谷歌語音搜索的產品概念。諸如RunKeeper這樣的不同應用也能夠提供語音信號,它能夠提供不同時間或距離間隔的運動相關信息。
抬頭顯示器
下一代設備可能分成兩類:作為眼鏡,將信息呈現(xiàn)在用戶的視野當中;或者作為腕表,通過震動和用戶手腕上的顯示器提供信息。

最受關注的眼鏡顯示器產品是谷歌眼鏡(Google Glass),這是該公司進軍可穿戴設備領域的爭議性產品。到目前為止,這款售價1,500美元的設備只被少數人擁有,但它已經在科技界引發(fā)多次有關定價和隱私的辯論。谷歌眼鏡由一副眼鏡和內置的攝像頭、顯示屏、觸控板、麥克風組成,它能夠跟一臺智能手機(目前只支持安卓手機)進行交互,讓用戶在行動中拍攝照片和視頻,以及進行搜索和翻譯。對谷歌來說,這是更深入人們日常生活的一種努力,其方式是確保自己的服務就位于用戶的面前,另外用戶的個人信息(個人照片和視頻)被儲存在谷歌的服務器中,讓他們更加難以離開谷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不過,谷歌并非唯一的眼鏡產品提供商。在過去的幾個月里,更專業(yè)化的計算眼鏡產品已經進入了市場。加拿大公司Recon Instruments是運動抬頭顯示器領域的先驅,該公司推出了Recon Jet,這是一款旨在向用戶提供運動相關信息的眼鏡產品。Recon Jet的售價為599美元,比谷歌眼鏡要便宜900美元,但它直到2014年年初才會上市銷售。與此同時,意大利公司GlassUp正著眼于相同的價位,并試圖通過眾籌模式為自己的努力融資;位于紐約州羅切斯特的Vuzix公司則已經發(fā)布了Smart Glasses M100,該公司目前正在企業(yè)市場中以1,000美元左右的價格銷售這款產品,消費版本的Smart Glasses將在今年秋季以更低的價位對外發(fā)布;臺灣公司Oculon將在今年秋季以低于500美元的價格發(fā)布一款抬頭顯示器產品。
智能腕表
因此,一個共識似乎正在形成,即消費者將為這樣佩戴在頭部的顯示器設備支付500美元左右的價格。不過,對那些尋求更低價位的消費者來說,替代方案可能是在他們的手腕上。在顯示信息的移動設備領域,另一個新興的類別是智能腕表產品。
2004年,微軟(Microsoft)推出了SPOT,這款智能腕表能夠接收互聯(lián)網上的信息,并運行小程序向用戶提供基本的交互性。微軟擁有化石(Fossil)、天梭(Tissot)以及斯沃琪(Swatch)等大型鐘表制造商作為后盾,但未能贏得消費者的注意,最終在2008年關閉了SPOT業(yè)務。

這件事可能代表著智能腕表產品概念的死亡,但Pebble在去年重新提出了這個想法。通過眾籌平臺Kickstarter,Pebble籌到了1,000多萬美元的資金,使之成為當時該平臺上最成功的眾籌項目。盡管Pebble最初遭到數位風險資本家的拒絕,迫使它不得不選擇眾籌路線,但Pebble如今在硅谷被視為一家不斷成長的廠商,該公司最近從查爾斯河風險投資公司(Charles River Ventures)獲得了1,500萬美元的資金。
一年后,Pebble已經售出超過25萬臺的智能腕表產品,而且一些競爭者正在浮出水面。索尼(Sony)最近推出了Sony Smartwatch,這款產品有別于Pebble的黑白電子紙顯示屏,它配備了一塊彩色的觸控式液晶顯示屏(其售價為150美元,跟Pebble智能腕表一個價錢)。與此同時,坊間一直傳言,蘋果正計劃在今年秋天發(fā)布自己的智能手機產品。蘋果最近申請iWatch商標的行動似乎表明,該公司計劃推出一款名為iWatch的產品,它可能是腕表(但也可能是跟電視有關的程序)。另外,蘋果最近聘請了保羅•迪維(Paul Deneve)——他之前一直是伊夫•圣•洛朗(Yves St. Laurent)的首席執(zhí)行官——這更為業(yè)界關于蘋果進軍時尚及外設領域的議論增加了談資。
這個市場的其他產品還包括:MetaWatch和I'm Watch,前者的價格區(qū)間為129-300美元,后者的售價為300美元。
手機外設
這類產品之所以出現(xiàn)爆炸性增長,其部分原因在于一種名為低功耗藍牙技術(Bluetooth Low Energy)的出現(xiàn),這種新技術能夠讓設備以較低的功耗相互連接,從而確保連接到智能手機的設備能夠運行更長的時間而無需進行充電,這對前幾代產品來說是一項挑戰(zhàn)。
然而,放到一起,它們同樣代表了一種新的計算趨勢:雖然過去幾年是從個人電腦向移動設備轉移,但未來的趨勢似乎是,使用那些移動設備作為連接中樞以及與之通信的網絡工具的“大腦”。無論是眼鏡、腕表,乃至電視屏幕(正如我們上周所討論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將越來越多地提供智能功能,但它們會隱于幕后,讓其他設備消費信息。隨著處理能力的提升和設備功耗的降低,我們甚至可以設想再也不需要手機或平板的那種時候。不過,這仍然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因為目前的外設相對來說還無法讓電池達到跟移動設備一樣的續(xù)航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