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經理
現(xiàn)代謀略
謀略,是人們十分熟悉而又非常神秘的字眼。說其熟悉,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謀略,尤其是在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領域。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今,謀略一直發(fā)揮著重大作用。說其神秘,是指人們常常從貶意的角度理解它,認為謀略等于計謀、陰謀,會使用謀略的人是很危險、會算計的人;此外,謀略還常常與一些大事件、大人物相聯(lián)。這也給其帶來了神秘性。
其實,謀略是一種思維方法,尤其在當代是一種在重大決策和行動中行之有效的思維方法。同其他思維方法一樣,它也有產生、發(fā)展的過程,有自己的邏輯起點、形成規(guī)則和特殊功能等。
一、謀略思維的真面目
大多數(shù)人會運用謀略思維方法,但不一定能夠理解它。一位東方偉人說過:理解了的東西,才會更好地去感覺它。只有在充分理解了“何為謀略思維”之后,我們才會更好地、更自覺地運用它,使我們的思維活動和實際活動成果頻頻。
□從馬島之戰(zhàn)和戴高樂的聲明看謀略思維
在論述謀略思維的含義之前,先舉兩例。例一:英國和阿根廷為馬島的主權問題曾發(fā)生一場現(xiàn)代化戰(zhàn)爭?,F(xiàn)代化戰(zhàn)爭意味著整個戰(zhàn)爭的指揮、協(xié)調、偵察等都通過衛(wèi)星等現(xiàn)代高科技進行,但是這場戰(zhàn)爭中有兩場戰(zhàn)役甚為有趣,其一是,阿根廷為攻擊英國“謝菲爾德”導彈驅逐艦,先以老式飛機吸引對方,分散其警覺力,隨后,猝然以最先進的飛機高速攻擊英艦,并將其擊沉,取得空前的勝利;其二是,英國為了登上島,先是讓航空母艦在馬島東部水域游弋,讓阿根廷把注意力集中在這里,然后,突然在馬島西北部圣卡洛斯港登陸,并獲成功,從而掌握此次戰(zhàn)爭的主動權。例二:1958年5月,法國在阿爾及利亞的殖民將領和極端分子發(fā)動軍事政變,并可能于5月27至28日夜間重演于法國本土。當時戴高樂并非是政府中要員,但他獲悉此事,并獲知內閣部長已向內閣匯報了此事后,于27日下午12時30分,用含糊語氣發(fā)表如下聲明:
“我已于昨天開始采取必要的正常步驟,來建立一個能夠確保國家統(tǒng)一和獨立的共和政府,我希望駐在阿爾及利亞的陸??杖娮鲎袷丶o律的模范,聽從司令官薩朗將軍、奧布瓦諾海軍上將和儒奧將軍的指揮。我向這些領導人表明,我信任他們,并愿同他們立即取得聯(lián)系……?!豹?/p>
當在朝總理弗林姆蘭看到戴高樂冒充政府領導人口氣行使權力時,非常氣憤,向總統(tǒng)科蒂建議,揭穿戴高樂的花招,但被總統(tǒng)勸阻。5月28日弗林姆蘭于絕望中向總統(tǒng)遞交辭呈,戴高樂于58年6月被選為政府總理,授權組閣新政府。
在前一個例子中,雙方都用“聲東擊西”、“攻其不備”等戰(zhàn)略,使行為成功;在后一例中,戴高樂利用現(xiàn)任總理不能行使或沒有立即行使自己應當行使的職權之機,加上自己的影響力,使自己獲得成功。這說明,在任何行為中,包括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教育等,都應講究策略,運用戰(zhàn)術,并最大限度利用各方面于己有利的因素,方可獲得成功。從方法論上講,這就是謀略思維方法。謀略思維方法是人類思維活動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形式,是人們充分調動自己的優(yōu)點和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因素,利用各種謀略技術,形成一種旨在使自己達到某種目的的策略的思維過程。
謀略思維古已有之,只是做為一種理論化、初步體系化的思維方法,是較晚的事情。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高度發(fā)展,社會交往的日益密切,經濟、政詒、外交往來的頻繁,個人的主動性、才能有機會充分顯示,謀略思維方法的重要性日益受到人們重視,并經常成功地運用于思維和實踐之中。
□謀略思維方法的構成和實質
謀略思維方法同任何其他思維方法一樣,是人們在思維創(chuàng)造和實際行動中的一種思維過程。但是,謀略思維方法比起其他思維方法來,它具有更加強烈的動機和主動性,在一定意義上講,它具有更多的智慧因素。這就決定了謀略思維方法由兩種心理因素構成。第一,謀略思維的合意性,即思維主體設計的自己的活動要能保證原來動機的實現(xiàn),動機推動活動,活動反映和實現(xiàn)著動機。謀略思維主體及謀略、策略的執(zhí)行者的實踐活動力求合乎運動的目的,并保證二者的一致。如英軍在馬島戰(zhàn)爭中的行動必須同軍方的謀略保持一致,必須符合力爭勝利的目的。當然,實際行動與原來動機也有不一致的時候,從而導致整個行動的失敗。這主要是因為,或者人們在進行謀略思維時,沒有能夠認清自己和對方,以及各種客觀條件,也沒有很好利用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導致思維過程及思維結果不符合實際;或者人們在運用謀略思維結果時,沒有保證行動與原有動機相符。第二,謀略思維的合理性,即謀略思維主體的意圖符合于作用對象的發(fā)展規(guī)律。合理,就是合乎規(guī)律,就是人的主觀目的的合規(guī)律性。人類無數(shù)的實踐經驗和事實表明,符合客觀的謀略思維則導致行動成功,否則,招之失敗。例如,戰(zhàn)爭狂魔希特勒利用謀略思維方法,制定軍事策略,出兵蘇聯(lián),在蘇聯(lián)的東西線擺開戰(zhàn)場,意在讓蘇聯(lián)軍隊在東西戰(zhàn)線之間疲于奔命,然而,他忽視了事物的客觀特點:即對方疲于奔命之時,自己也在過長的戰(zhàn)線上疲于作戰(zhàn),最重要的是如何在冬季來臨之前不能取得勝利,而德國人不適應嚴寒的氣候,且冰天雪地使后方供應不能保證。希特勒最終以失敗告終,可謂“職明反被聰明誤”。
合意性和合理性是一對矛盾,但謀略思維必須容納這對矛盾。沒有合理性的合意性,是主觀的心計和臆造,沒有合意性的合理性,是機械的和缺乏創(chuàng)造性的。因此,謀略思維既是心智的較量,又是創(chuàng)造性利用一切客觀因素的比較,是認識、意志、思維等多種心理機能綜合的產物。謀略思維的實質在于把握客觀事物的活動特點,分清客觀事物的優(yōu)勢與劣勢、長處與短處、施計用策、實現(xiàn)主體活動的控制與優(yōu)化。具體地講,它的實質表現(xiàn)為:第一,它是建立在對方的失誤,認識偏差、心理錯覺、缺陷的基礎上,是利用對方處于劣勢之時。而這些失誤、偏差、錯覺、缺陷是客體事物自身固有的或難以克服的。第二,它利用了人們趨利避害的心理。趨利避害是一個普遍的心理規(guī)律,也可以說是人的天性。謀略思維就是要利用對方在“利與害”選擇上的心態(tài),使其在對策和行為的選擇上有利于思維主體。第三,謀略思維順應了事物發(fā)展和競爭的規(guī)律。它以正確的認知活動為先導,遵守主觀與客觀相統(tǒng)一的原則,利用合適的氛圍條件,非常自然地進行思維和實施,沒有刻意之痕跡。
總之,謀略思維遵循認識的基本規(guī)則,吸取了決策科學、系統(tǒng)科學、預測科學等學科的某些原理。它是思維科學的一部分,也是人們在實際活動中行之有效的科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