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力泓,黃力泓講師,黃力泓聯(lián)系方式,黃力泓培訓師-【中華講師網(wǎng)】
黃力泓 2020年度中國20強講師
國際競爭力和微型利潤管理專家
54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掃一掃加我微信
黃力泓:「智不過三代」「技不過三代」
2016-01-20 39852
為何大多數(shù)人都談「富不過三代」,較少人談「智不過三代」「技不過三代」呢?探討家族企業(yè)時,是家族財富的傳承、還是企業(yè)的傳承比較重要? 日前《中國時報》有一整頁報導林衡道(板橋林家旺族的后代)家族的傳承,包括二代及三代的林蕙瑛及林嘉澍。林衡道的前二、三代也是非常富有,但林衡道傳給后代的卻是文化,因而有「末代少爺安貧,文化資產(chǎn)傳世」的標題。 這個案例符合一般人「富不過三代」的諺語。但在西方,卻真有傳承很久的世家,如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 family)、洛克菲勒(Rockefeller family)、摩根(Morgan family)等,他們是如何在財富及企業(yè)的繼承上做到跨越數(shù)個世代,長達一、二百年?臺灣大部分企業(yè)都只傳到第二代,百年老店除了大同、郭元益、辜家,很少到第三代。 針對富不過三代或家族企業(yè),商管領域比較重視的議題包括:經(jīng)營權與所有權的分合、對經(jīng)營績效或永續(xù)經(jīng)營的理想、專業(yè)經(jīng)理人的代理問題、接班人或經(jīng)營團隊的傳承等等。但我在想,人世間可以傳承的,除了「財富」外,還有「智能」「技藝」等,為何較少人談「智不過三代」? 有多少三代都當老師、教授的書香世家?谷歌(Google)創(chuàng)辦人的祖父輩都已是學術中人,三代都有自己的個人網(wǎng)頁,谷歌憑借深厚的搜尋技術及可擴充性的架構布局,使他們能像潛水艇般地勤練基本功,即使較同期發(fā)展搜尋引擎的雅虎(Yahoo!)晚好幾年上市,但一推出就一發(fā)不可收拾地擴大。另外像美國新任能源部長、也是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在父兄輩就有12位擁有博士學位或大學教授職位。 有些特殊技藝的傳承,如同仁堂藥鋪、霹靂布袋戲、明華園歌仔戲等等能傳多久?在日本與德國我們看到很多「技傳」好幾代的藝匠或工坊。技藝的傳承是否需靠組織?傳子、傳媳、單脈傳承的風險又是什么? 士農(nóng)工商,哪種身分在歷史上比較能傳承或「世襲」?在科舉制度下經(jīng)常出狀元、舉人的家族,歷史上應有所記錄。在封建時代,地主可傳好幾代,佃農(nóng)是否也是數(shù)代不易翻身?礦工在德國魯爾區(qū)或英國礦區(qū),一傳就超過五代的也不少。而政治世家,肯尼迪、蔣家等,也很少超過三代的。 不同的「傳承標的」之間有什么不同?和不同世代先天的基因、性格有關系嗎?(生意仔難生?或狀元仔難生?)還是和后天的栽培、成長的氛圍較有關?和欲傳承「標的」之智能、技巧或知識的外顯與內隱比率有關?專業(yè)合伙人(律師、會計師事務所)組織的特色及其傳承似乎較長久,其間又透露了什么? 財富、知識、技術有哪些是需要由「組織」來傳承,又有哪些較易由「個人」或家族來傳承?探討家族企業(yè),是家族財富的傳承比較重要,還是企業(yè)的傳承比較重要?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