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報載,有一位學習優(yōu)秀的中學生,因為私下和同學議論班主任的胖瘦問題,被班主任發(fā)現(xiàn),遭到嚴厲的批評,并被責令當著全班的面做檢查。這位優(yōu)秀生從小到大一直受表揚,從未受到過如此嚴厲的批評,他的自尊心受不了,服毒自殺了。班主任的做法未免太過分,但如果這位學生的成長之路不是鋪滿贊譽,他的生命也許就不會如此脆弱。
許多家長已意識到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容不下嬌滴滴的溫室花朵,應當讓孩子從小經(jīng)受挫折,磨練意志,提高孩子對挫折的心理承受力。于是,他們把孩子送到夏令營,參加所謂“自找苦吃”、“以苦為樂”活動。其實,吃苦并不是目的,關鍵是通過適當挫折,使孩子對自己和社會都有信心,增強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其實,生活中挫折無處不在。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要經(jīng)歷難以計數(shù)的挫折,和伙伴相處的沖突、搭積木的失敗、考試成績差……應該利用這些日常生活情境,通過自然方法妨礙或干擾孩子某些目標的實現(xiàn),讓他們體驗挫折,從而使他們擺脫依賴,增強對困難的承受力。
我們常??吹揭恍┖⒆?,因為別人說了自己什么,覺得自尊心受到損傷,就不愿與人交往,即使是自己的過錯,也沒有勇氣承認。被別人指出過錯,就會產(chǎn)生被否認的挫折感。如果孩子逐漸能從挫折中吸取教訓,不因犯錯誤而沮喪,就會有熱情及膽量去面對現(xiàn)實,從挫折中培養(yǎng)奮進的勇氣,學習面對挫折的正確態(tài)度。
總之,從孩子的幼年時起,應該給孩子一些體驗挫折的機會,該批評的就批評,不要從小到大一路捧著孩子,使孩子光能聽好聽的。孩子在體驗挫折的過程中,抗挫能力會日益增強,他們會有勇氣面對批評,面對攻擊,甚至面對不公正。我們應該讓孩子懂得,無論發(fā)生什么事情,我們依然能夠堅強地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