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玉文化三段史
縱觀中國玉文化八千年的歷史長河,可分為三段,即上游的神玉時期,中游的王玉時期和下游的民玉時期。
神玉時期是指在史前文化期的四千多年這段歷史。在生產(chǎn)力極其低下的原始社會里,先民們認識自然,適應自然的能力極弱,對自然界各種現(xiàn)象無法解釋并充滿恐懼,認為宇宙萬物皆有神靈存在。而集宗教、神權于一身的部落酋長們,又極需借助一種實物載體來作為與神靈溝通的媒介,從而展示自己的威嚴,實現(xiàn)統(tǒng)治。于是就找到了凝聚天地山川、日月精華的玉器。
此時的玉器是一種圖騰崇拜。史前社會對動物的崇拜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如北方燕山以北,大凌河與西遼河流域紅山文化的“玉豬龍”。這種豬首蛇身,首尾相接,彎成圓形的玉器,便是最具代表性的。紅山先民把變形了的豬類動物作為神靈來供奉。一些專家認為“玉豬龍”是龍的雛形,中華民族對龍圖騰的崇拜或許源于此。
此時的玉器還是祭祀天地的一種神器。如太湖流域良渚文化的玉琮(近似方形,中間有孔的柱形玉器)和玉璧(圓形且中間有孔的扁平玉器)。覡巫在祭祀作法時,以蒼璧禮天,執(zhí)玉琮與天地溝通,傳達神的旨意。玉器被賦予了神秘的宗教色彩,部落的力量因此被聚集,增強了適應自然的能力,推動了史前社會的發(fā)展。
王玉時期是指從夏王朝開始至唐末的近三千年這段歷史。夏是我國原始社會解體后成立的第一個國。其沿襲了酋長制的一些統(tǒng)治手段,玉器的作用被沿用并賦予了新的意義。從此開始,玉器走下神壇,充當王權的工具。河南偃師二里頭夏朝遺址出土的玉圭(長條形平首式片狀玉器)等代表權力等級的玉器證明,夏開創(chuàng)王權玉器之先河。
周代規(guī)范了玉器等級森嚴的禮儀制度?!耙杂褡髁?,以等拜國。王執(zhí)鎮(zhèn)圭,公執(zhí)恒圭,侯執(zhí)信圭,伯執(zhí)躬圭,子執(zhí)谷璧,男執(zhí)蒲璧。”每逢朝覲,從天子到諸侯,各執(zhí)不同玉器,以示地位身份。漢承周禮。唐代禮制略有改變,其以玉腰帶來區(qū)分官職大小。玉腰帶只有皇帝、親王和三品以上官員才能系帶,從七片到十三片不等,片數(shù)越多等級越高。最能代表王權的玉器莫過于從秦代開始,上篆“受命于天,既壽永昌”的傳國玉璽。玉璽代表天命,沒有天命是不能當皇帝的,此后二千多年,歷代皇朝為爭奪和尋找此玉璽,發(fā)生了許多血雨腥風和光怪陸離的傳奇故事。
民玉時期是指宋代以后的歷史。此時用玉出現(xiàn)“雙軌制”。帝王宗法用玉依然故我,民間生活用玉閃亮登場?!芭f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玉器終于擺脫皇室貴族的獨家壟斷,大量融入民間。坊間出現(xiàn)了玉鋪,推動了琢玉業(yè)的興旺,玉器作為一種特殊商品進入流通市場,成為士庶百姓喜慶、佩戴、日用和收藏的重要器物。
民間玉器宋代以文玩著名。明代越加世俗,各種佩飾、綴飾、串飾等小件玉器成為主流。清代以玉為飾更是普遍,還出現(xiàn)大量與金、銀、竹、木等材質結合的玉嵌件。明清兩代小玉器洋洋灑灑流傳至今,市場多見。
(宋代玉器)
如今國泰民安,琢玉業(yè)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玉器市場十分繁榮,民間敬玉、愛玉、佩玉之風益盛。世上無一件玩物和藏品能像玉器這般地雅俗相宜和“親民”,賞玉、盤玉及侃玉等情景已成為國人茶余飯后、旅途閑聊等市井生活的一道獨特風景線。
中國玉文化的歷史長河啊,你奔流不息從遠古走來,你充滿魅力展現(xiàn)無盡風采!
(文章來源:新民晚報 徐夢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