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榮,傅佩榮講師,傅佩榮聯(lián)系方式,傅佩榮培訓(xùn)師-【中華講師網(wǎng)】
傅佩榮 2020年度中國100強講師
深入研究儒家和道家思想
45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掃一掃加我微信
傅佩榮:三綱五常
2016-01-20 77678
孔子有些言論由字面上看來很簡單,但是觸及古代材料的部分就不易說明白了。以禮儀來說,當子張請教:“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2.23)
    “十世”的“世”是“易姓受命”之意,譬如,“夏商周”三代,又稱三世。子張想知道自此以后十世的情況??鬃拥幕卮鹗牵翰徽摱嗌偈溃?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black;" >禮儀是大同小異的,每一世都有些增減損益。古今社會當然有別,但人性是一樣的,都需要禮儀的規(guī)范,并且這些禮儀總有些基本原則是一直延續(xù)下去的。
    朱熹在注解時想要呈現(xiàn)這一點,于是引述東漢馬融之說,再作補充說明。朱注說:“馬氏曰:“所因,謂三綱五常。所損益,謂文質(zhì)三統(tǒng)?!庇薨慈V,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謂仁義禮智信。文質(zhì),謂夏尚忠,商尚質(zhì),周尚文。三統(tǒng),謂夏正建寅為人統(tǒng),商正建丑為地統(tǒng),周正建子為天統(tǒng)。三綱五常,禮之大體,三代相繼,皆因之而不能變?!?br />    孔子原文的意思是:各個朝代的禮儀,有因襲前朝的部分,也有自行損益的部分。但是朱注把“三綱五?!闭f成因襲的部分(禮之大體),則有商榷余地,因為“三綱」”之說始見于東漢班固《白虎通》。先秦談人倫總是以“五倫”為主。或者如顧炎武《日知錄》所云:“《記》曰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立權(quán)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異器械,別衣服,此其所得與民變革者也。其不可得變革者則有矣,親親也,尊尊也,長長也,男女有別,此其不可得與民變革者也?!逼湔f亦合先秦史料。
    再看“五?!保渡袝┦摹肥紫日劦健拔宄!?,所指為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到《漢書.董仲舒?zhèn)鳌?,才有“夫仁誼〔義〕禮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當修飾也?!币徽Z。董仲舒為西漢時人。以五常而言,孔子不曾并談五者。孟子并列其中四者為“仁義禮智”,而對“信”則說過:“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保ā睹献樱x婁下》)可見,“信”與“義”不能等量齊觀。因此,五常是漢人配合五行之說所湊和成數(shù)的產(chǎn)品,豈可說是“禮之大體”?
   “三綱五?!弊詽h代以來,成了一頂大帽子,被統(tǒng)治者用來約束人民,最后演變?yōu)椤岸Y教吃人”,實不可不辨。真正的孔孟思想在談到五倫時,只有“一綱”,亦即孟子所謂“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保ā睹献樱墓稀罚┮嗉矗鹤优畱?yīng)以父母為綱;因此只有孝道是“不可逆”的要求。其他如“君臣”、“夫妻”,“兄弟”與“朋友”,皆為“可逆”,不成其為綱。同時,人類整體也有“一本”,亦即人類生命的來源是“天”。
    至于有關(guān)“文質(zhì)三統(tǒng)”之說,亦為漢人見解。若以“夏尚忠,商尚質(zhì),周尚文”而言,試問“忠、質(zhì)、文”三者可以只要其一而排除另外二者嗎?孔子不是說過“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6.18)嗎?他不是說過“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xué)也”(5.27)嗎?在詮釋孔子思想時,雜入太多漢代或更后代的觀點,實無益于理解孔子。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quán)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luò)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wù)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