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文王問太公曰:“守國奈何?”
太公曰:“齋,將語君天地之經(jīng),四時所生,仁圣之道,民機①之情?!?br />
王即齋七日,北面再拜而問之。
太公曰:“天生四時,地生萬物。天下有民,仁圣牧之。故春道生,萬物榮;夏道長,萬物成;秋道斂,萬物盈;冬道藏,萬物靜。盈則藏,藏則復起,莫知所終,莫知所始。圣人配之,以為天地經(jīng)紀②。故天下治,仁圣藏;天下亂,仁圣昌。至道其然也。
仁圣之在天地間也,其寶固大矣。因其常而視之,則民安。夫民動而為機,機動而得失爭矣。故發(fā)之以其陰,會之以其陽,為之先倡,天下和之。極反其常,莫進而爭,莫退而讓。守國如此,與天下同光?!?/span>
白話:
文王問太公:如何守護國家?
太公說:請齋戒,將對你說天地的根本道理,四季萬物生長的原因,仁愛圣明君主的治國的道理,民心變化的原因。
文王齋戒七日,向北面二拜后,在請教太公。
太公說:天氣有四季,地上生長萬物。天下有民眾,圣人管理他們。所以春天的規(guī)律是萬物萌生,萬物欣欣向榮;夏天的規(guī)律是萬物生長,萬物茂盛繁榮;秋天的規(guī)律是萬物成熟,萬物充盈飽滿;冬天的規(guī)律是萬物儲存,萬物等待來年從新發(fā)芽。萬物充盈飽滿則有物儲存,儲存就會等待來年發(fā)芽,如此終始往復,圣人依靠這些,把他作為治理天下的道理。所以天下安定,仁圣潛伏,天下亂,仁圣大有作為,最高深到道理的就是這些。圣人在這個天地中,他的作用很大。因為這些規(guī)律來治國則民眾安定。民眾動蕩有了征兆,有動蕩的征兆然后利益得失的爭奪就會隨之而來。所以動蕩蘊釀,往往在暗中進行,一旦會聚,就會公開爆發(fā)。因此再動蕩前要正面倡導民眾,那么天下必然和順,和常人的作為相反不能因進取而變?yōu)闋帄Z,不能因退守而逃避,向這樣保有國家,國家與日月同光。
解讀:
姜子牙提出了,道治國的理念,具體如何以道治國,他提出了四季的更替,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guī)律,圣人治國就按四季變化之道就可以了。
更具體的行為表現(xiàn),當國家一切都國泰民安之時,統(tǒng)治者就不要有太多的做為,不要歌功頌德,不要非要折騰一些莫明奇妙的東西。
當百姓有困難時,統(tǒng)治者一定要負責解決,與民共患難的大情懷,如洪水、荒年等年份,國家需要有相應的措施,不要一味的不理不睬,最后的結(jié)果是民心離散。
可是許多的人,就希望太多的有為,特點是以儒家為首的一些行為,可笑之極、可恨之極、可悲之極。
如搞一些大型的隆重的慶典,來顯示統(tǒng)治者的功績,這就是有為的表現(xiàn)。
更如搞什么封禪,跑去泰山搞勞民費財?shù)臒o聊舉動等等比比皆是,為取悅當朝的統(tǒng)治者,而馬拍馬屁功夫了得,真是層出不窮、花樣百出。
一切歸結(jié)最后,萬法歸宗,還是老百姓受苦、招罪啊。
所謂的名流青史,可謂害民、害國、害天下也。
儒家的有為,害死一大片明君、能臣啊,儒之仁義,亂之端也,莊子或許說的太有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