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第二代管理者的楷模
黃德華(杭州改編)
3、不要奴才。在雍正看來,作為中高層管理者,若是在其位干不出成績,不能有所作為,這本身就是失職,即使人品再好,也不過像個“木偶”擺設,只是個奴才,是起不到治世安民的作用的。雍正的態(tài)度十分明確:“去庸人而用才干?!庇赫宄澒儆谷撕敛皇周?,而對有才干的人卻是備加愛惜的。
所以雍正在逐步實行上述重組改制的同時,大膽起用新人,形成了一套重實際求高效的用人風格。顯著的三個特點:
雍正認為,治天下惟管理,管理之道在于用人,除此皆末節(jié)也。人用好了,激發(fā)出了創(chuàng)新和諧的氛圍,集團業(yè)務自然不用擔心。
他成功地化解盛世危機。我們權(quán)且把清朝稱之為大清集團。自康熙8歲就任大清集團CEO,先是除鰲拜、平三藩,把集團內(nèi)部的元老之爭徹底解決;接著又廣開科舉之門,把并購了大明集團后存在的企業(yè)文化差異問題進行了大幅度整合;最后以西征準噶爾、北逐俄羅斯,南收臺灣,極度擴大并奠定了大清帝國的壟斷市場地位。表面看去,大清帝國一片太平景象,實際情況卻是:集團在連年的高增長后,增長率開始放緩并呈現(xiàn)停滯狀態(tài),集團業(yè)務也一直沒有新的增長點。集團運營成本逐日劇增,集團高管大都抱著守成的想法貪圖享樂,奢侈之風盛行。可康熙這位CEO,身體卻日漸衰老,已無力再行改革。雍正好佛法,性格堅忍,做事認真而執(zhí)著。他依靠鐵石心腸的意志進行重組改制針對當時大清集團的積弊,雍正思之再三,提出了攤丁入畝(流程再造)、火耗歸公(財政改革)和創(chuàng)立軍機處(機構(gòu)重組)三大方案,從根本上控制住了集團的運營成本。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康乾盛世”,誕生了兩個盛世偉人:康熙和乾隆。此二人均在位60年,把一個大清帝國治理的風調(diào)雨順,民富國強,雍正皇帝為“康乾盛世”的延續(xù)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