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一智,范一智講師,范一智聯(lián)系方式,范一智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著名TTT培訓師、課程設計與開發(fā)專家
56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量
范一智:培訓師怎樣才能讓培訓具有生命力
2016-01-20 44260
有時侯,培訓師會發(fā)現雖然話說得夠準確,也夠清楚,但效果可能仍然不理想。這是因為培訓師的話能夠說得很準確,但不一定很清楚。同樣,培訓師的話可以說得很準確,也很清楚,但不一定有趣。因而也就無法吸引聽眾的耳朵,抓住聽眾的注意力。 如果培訓師希望用自己的演說感動聽眾,那就得使用能夠感動人的語言。使用生動活潑的語言讓自己的培訓具有生命力。 下面五個辦法是非常有用的: 1.意象表達法 意象是一種心理的存在。 它有兩個基本方面:意與象。意指人的主觀體驗、思想情感等;象指能為感官所直接感受、知覺、體驗到的事物的表象。 “意向輸入”即是用生動具體的語言形象地表示事物。 例如:這些文字讓你“看到”雪花漫天飛舞的景象。∕讓你“感覺到”大雨澆在身上的感覺。∕或者“聽到”鳥在春天的早晨的啼囀。∕或者“聞到”已逝去的傍晚炊煙的味道。∕或者“嘗到”川菜館里熱辣的川菜味道。 …… 培訓師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利用意象讓演說更生動。 2.比喻表達法 使語言生動的另一個辦法是通過使用比喻達到效果。 比喻可分為明喻和暗喻。 明喻就是明顯地用另外的事物來比擬某事物,表示兩者之間的相似關系。 如: 新鮮如花、饑餓如虎、身材美如天使、忙如螞蟻、壯如牛、雄偉如高山、倔似騾子、快樂像小鳥兒、盲目如蒼蠅、輕如羽毛…… 明喻里面總含有“像”,“如同”這一類表示明喻的詞。鮮明、新穎的比喻,可使培訓師的思路清楚明白地表達出來,也使培訓師的想法充滿活力。 下面是一些例子: “人總是要死的,有的輕如鴻毛,有的重如泰山” “老劉老劉,食量大如?!? “潰敗的敵人如潮水般退去……尋不著突出包圍圈的辦法,只好如沒頭的蒼蠅亂撞?!? 暗喻是本體和喻體同時出現,它們之間在形式上是相合的關系,說甲(本體)是(喻詞)乙(喻體)。喻詞常由:是、就是、成了、成為、變成等表判斷的詞語來充當。 例如: ·何等動人的一頁又一頁篇章!這是人類思維的花朵。(徐遲《哥德巴赫猜想》) ·她是夜明珠,暗夜里,放射出燦爛的光芒;死,消滅不了她,她是太陽,離開了地平線,卻閃耀在天上?。ɡ资阊恪缎〔菰诟璩罚? ·十個被鮮血浸泡的手指頭腫得變成了大熊掌。(楊沫《青春之歌》) ·霎時間,東西長安街成了喧騰的大海。(袁鷹《十月長安街》) 3.節(jié)奏表達法 語言可通過文字的選擇和運用而使其具備規(guī)律的強弱、長短,稱為節(jié)奏。節(jié)奏使語言朗朗上口,具有一定的韻律和美感,從而可以吸引聽眾的注意。 比如:膽子大一點;步子快一點;效率高一點;腦子活一點。 一般來說,以下幾種基本手段,都可以強化文字的節(jié)奏感。 (1)排比表達法 是用一連串內容相關、結構類似的句子成分或句子表示強調和一層層的深入。 例如: 我是一個對現狀感到困惑的人。我們是一個在尋找未來的人。我們是一個在尋找民族團結的人。 無論貧富,無論智愚,無論精明笨拙,無論德行高低,無論男女,每一個人都得完全依靠自己,什么時候都是一樣。 (2)反復表達法 在一個連續(xù)的從句或句子的開頭或結尾重復同樣的一個或幾個詞。 例如: 急事,慢慢的說;大事,清楚的說;小事,幽默的說;沒把握的事,謹慎的說;沒發(fā)生的事,不要胡說;做不到的事,別亂說;傷害人的事,不能說;討厭的事,對事不對人的說;開心的事,看場合說;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別人的事,小心的說;自己的事,聽聽自己的心怎么說;現在的事,做了再說;未來的事,未來再說;如果,對我有不滿意的地方,請一定要對我說! (3)對比表達法 最后,培訓師還可以嘗試對比法。對比法就是把彼此對照的概念并置一處,一般是以平行的形式放置在一起。 如: 金錢能買到伙伴,但不能買到友情; 金錢能買到紙筆,但不能買到文才; 金錢能買到權勢,但不能買到威望; 金錢能買到服從,但不能買到忠貞; 金錢能買到軀殼,但不能買到靈魂; 金錢能買到諂媚,但不能買到崇敬。 4.隱喻表達法 培訓師還可以利用隱喻在演說中進行信息的傳遞。 隱喻是一種描述或觀察事物方式,是在某一類事物的暗示下感知、體驗、想象、理解、談論另一類事物的心理行為、語言行為和文化行為。 即借著某一種事物來闡述另外一種事物,這兩種事物可能是天南地北之差,可是由于我們熟悉前者,因為它們的相似性便能很快地了解后者。 例如: 他簡直是頭豬。(比喻:他是一個象豬一般的人,指骯臟,貪吃的人。) 她是一個鐵石心腸的女人。(比喻:這個女人冷酷無情。) 馬克·吐溫是美國的一面鏡子。(用鏡子比喻美國的現實,很貼切。) 隱喻可能是寓言、故事、類比、圖像或行動等,能激起人們的情緒,甚至比一般用的字眼更有效且更快,在隱喻后面所透露的是個體思維方式。 我們把領袖稱為“總設計師”,是因為我們認為政治變革是一項復雜的、可控制的技術工程;我們把職業(yè)和崗位稱為“戰(zhàn)線”,是因為我們認為工作就是經年累月高度警惕的、神經兮兮的戰(zhàn)斗和斗爭。 使用隱喻一方面使得信息更容易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其更容易接納。 隱喻通過影響潛意識從而與個體進行非直接溝通,通常用來在不知不覺中對別人產生影響,避免與對方直接交鋒所導致的有意識的反對。 例如,在引導聽眾要突破自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的時候,對某些聽眾來說,由于種種內在于外在的原因,他們對突破自我缺乏足夠的動力與信心,而這又往往涉及到影響其自尊問題。于是他們就可能選擇不接納,從而形成抗阻。這個時候,使用隱喻就會有較好的勸說力,且更容易被接納。 5.“三調”表達法 “三調”是指上調,下調和平調。 培訓過程中,往往需要培訓師與聽眾互動溝通,特別在聽眾和培訓師問答和互動時,可以使用下面這一技巧,有助于培訓師跟聽眾更好的溝通。 在語言溝通中,培訓師可以把交談引向3個方向:上調,下調和平調。 “上調”的意義是與對方建立一致的氣氛,就是達到一種“同頻”的效果(建立對方接受自己和對方容許被我引導的感覺)。 由于某些“意義”存在于一個人的潛意識中,主觀而不能盡言,所以,在語言層次上取得一致感覺時,對方會被帶至新的思考方向,上調可以使個體有更多選擇。比如從某個具體的營銷計劃上升到營銷的策略,從應對某個客戶上調到銷售的技巧。 弄清楚對方說話的意思,或者在說過的內容里面調細焦點,把其中某些部分放大,就像用放大鏡把一些內容放大倍數,這樣的技巧叫做“下調”,下調可以使個體更明確其目標。比如舉出具體的事例來求證對方所表達的觀念、想法。 引導對方注意到有同樣意義的不同可能,找出在同一層面的其他選擇,使思想和生活更加豐富,這樣的技巧叫做“平調”。如使用“同樣的……”這樣一類句式。 以上3個方向統(tǒng)稱為“上調下調”技巧,這套技巧的功能是從3個方向(上、下、平行)擴大交談的覆蓋面,使談論的內容更豐富,效果更理想。 在與聽眾進行互動活動的時候,培訓師可以靈活地應用。 例如: (1)參加了親和力訓練 上調:可以增加人際溝通能力,提高自我魅力。 下調:包括哪些內容?費用多少? 平調:親子關系訓練。 (2)這份工作不好 上調: 這是一份怎樣的工作? 你為什么選擇這份工作? 這份工作曾經對你有什么意義?現在呢? 下調: 這份工作什么地方不好? 在何時/何地/何事讓你覺得不好? 它的不好之中有什么是你可以接受的? 平調: 其他工作的缺點。 這份工作好的一面是什么。 大家可能在想,意象法、隱喻法、節(jié)奏法和三調法,對詩人、作家來說也許很好,但對于培訓師來說會不會太花哨了?但事實并非如此,意象法、隱喻法、節(jié)奏法和三調法,運用得當可以使最普通的演說產生活力。 培訓師跟詩人一樣,有時候必須想辦法利用意象、隱喻、節(jié)奏和三調法,來生動的表達自己的思想,吸引住聽眾,強化文字的沖擊力,從而使自己的思想得以強調。但是,演說不是一首詩。培訓師不能太過強調生動而害意,所以關鍵是運用得當。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