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岳,袁岳講師,袁岳聯(lián)系方式,袁岳培訓師-【中華講師網(wǎng)】
全球25位最有影響力的商界領袖
42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掃一掃加我微信
袁岳:張謇的當代意義
2016-01-20 7353
——袁岳
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歡迎大家來到這樣一個非常特別的聚會,在座的每一位對張謇的了解或者感受、感情,都可能要比今天的講者特別一些。
 我是南通海門人,兄弟姐妹十二個,我們全家在我第三個哥哥生下來之后,在張謇墾殖的時代從海門遷移到了江蘇大豐,我們從小在大豐長大,但是一直把自己看做是海門人。在我們成長的生涯中,不是說“毛主席說……”,父母對我們說話時都是“張狀元說……”,“狀元公說過……”,他們把這當作一個行為的前提和規(guī)則,然后說你們應該來怎樣做事。實際上很小的時候不知道張狀元是誰,只知道有那么一個人,就像基督徒說“圣經(jīng)上說……”,他會慢慢變成一個基因,在成長過程中知道就是有那么一個人物或者那么一種文化,對你產生影響。當然,在成人工作以后,越來越有機會接觸張主席、張主席一家,我也從以前自發(fā)的受到張謇的影響變成自覺的去探尋張謇的足跡、認識張謇這樣一個過程。我自己對張謇先生的感受:他是一個一百多年以前的人,但是思想和行為在今天這個時代絲毫不落后的一個先輩。
 今天演講的重點不是我跟大家分享,我是作為張謇研究的外行,外行最大的特點是講熱鬧,在座的很多前輩,張謇研究中心的顧問、南通的老領導、還有一些學者,包括南通博物苑也有研究張謇先生的館員,大家都是內行,都掌握很多的門道,我們只是在大家掌握的門道之外再增加一些熱鬧,希望讓張謇研究呈現(xiàn)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局面。
我今天不管講多少,都是抬轎子的,正式跟大家分享的是吳曉波先生,叫“專家”就有點貶低他了,今天在中國說“專家”不算是表揚,他在財經(jīng)史的領域中,讓普通的愛讀書的人和喜歡財經(jīng)的人有一個獨特的角度認識中國財經(jīng)發(fā)展的脈搏;獨特的角度把企業(yè)這樣一個組織形態(tài)、企業(yè)家這樣一個人群放在歷史的視角中加以解剖和研究。
 綜合的歷史基本是王侯將相的歷史,哪個生意人在歷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其實基本上不算很高??追蜃拥耐降茏迂暿亲錾獾?,但是在所有關于孔夫子弟子的列傳中,關于做生意這件事情,并沒有把他說得特別高。過去的時代,做生意的人排在很多行當后面,我們所說“商人”這個詞本身也不是特別高尚。因為周朝把商滅了,就把商的后代放在今河南商丘一帶,這些人除了做生意其他活兒不能干,那個時候生意就是最不為人所恥的,所以后來有了“商人”這個說法,商人是因為商代的移民可以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生意。這就是為什么幾千年之后張謇先生選擇去做生意這件事情不簡單!在儒家傳統(tǒng)和學問傳統(tǒng)里,做生意是不如做農民的,沒有人掛個牌子說自己是“生意之家”。那個時候成功的生意人要么買官做,要么培養(yǎng)孩子去讀書,最后把孩子轉成“耕讀之家”。實際商業(yè)的流通效率比做地主高很多的,但那時候的生意人有了錢以后轉成不動產,回家賣地,變成地主,然后就覺得自己成了“耕讀之家”,修成正果了。一個商人不管一輩子做多大的生意,最后壽終正寢的時候,是掛上“耕讀之家”,當成地主才算是修成正果。
 今天我們看到張謇先生留下了什么呢?張謇先生家有一大塊地嗎?有很多的人幫他種地嗎?張謇先生的確開墾了很多地,但是那個“地”不同于傳統(tǒng)地主的“地”,那是公司,是在那個時代產生的農廠。大規(guī)模的耕種,用那個時候可以有的先進技術來耕種的一個形態(tài)。在大家能夠想象的范圍內,那是最工業(yè)化、產業(yè)化經(jīng)營的農業(yè),使得其有很高的效率來生產,那些都叫公司,而且都是在股份制的結構下被公司所持有。所以張謇先生即使有了那么多的土地,其實沒有多少土地是在他私人名下,他更沒有給自己家掛上“耕讀之家”。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張謇先生是非常反傳統(tǒng)的。我自己的認識正像胡適先生說的,張謇是一個偉大的悲劇英雄。很多人會把張謇神化,因為他做的這些其實我們是干不了的。我要說的就是張謇先生是一個偉大的人物,他也是個凡人,他之所以在這個時代有意義,是因為他做的很多事情在今天也是可以被我們模仿和學習的。
 我想從三個角度說說張謇先生為什么是一個在今天這個時代還有價值的人。
第一、張謇所做的事,不是天縱英才的超然之舉,而是順勢而為、洞察時勢之舉。
張謇先生一輩子可以做一百八十七個公司,三百五十多個公益組織,這樣的事情正常人做一件就夠了,做兩三件也還能理解,做十個八個會覺得你多元化不得好死,但是他能夠一輩子做五百多個法人組織,這的確不是常人所做的,所以我們很容易推想出張謇是個超人、是個神,但還的確不是。我覺得張謇先生所做的事,就是和雷軍說的“站在風口上豬會飛起來”這個道理是一樣的。張謇先生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他做的這些事情,是在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如果在其他的地方,比如盧作孚曾經(jīng)想學習張謇,還專門到南通來考察,他回去在重慶地區(qū)也搞實驗區(qū),其實他搞的實驗區(qū)比南通小多了,根本就沒搞好,也沒搞得起來,這個原因其實跟南通的時事是很有關系的。2012年中國進入服務業(yè)革命的時期,這就意味著中國所發(fā)生的快速的變化。今天早上張主席還在跟我說,想當初22年以前,我認識張主席的時候,全國工商聯(lián)里的大款和大腕,全是干制造業(yè)的,當然還有房地產的,像我們這種搞一個咨詢的,都是靠邊站的小弟弟,干服務在那個時候根本不算什么,但是今天再去看,很多的工廠都沒有了。中國最早的第一代114個排富豪榜的公司,很多個已經(jīng)不在了。為什么?時勢變了。到了今天全世界在經(jīng)濟市場人均GDP5000美金就是服務革命的爆發(fā)期,日本在1976年,美國在1969年,從那個時代開始,經(jīng)濟發(fā)生了很重要的變化,國家再也沒有重要的制造業(yè)品牌,新興的重要品牌均為服務業(yè)品牌,或者技術含量、創(chuàng)意含量很高的服務業(yè)品牌,制造成為一個特殊的加工模塊,存在在大的服務流里,這就是一個大的時勢。張謇那個時候的時勢是什么?我跟大家講一個很具體的事。張狀元在世的時候,我父親在海門的出租汽車公司開車,那時候海門就已經(jīng)有了出租公司,老板是我二伯。后來我爸就參加移民的大軍到大豐去開墾了。我要講的不是這個故事本身,我只是講那個時候張謇先生所做的事情,像大生紗廠生產的產品,為什么在那個時代可以做?再早一百年出個狀元干這個事,有戲嗎?不見得有戲。經(jīng)濟發(fā)展到某個時候,人民的欣賞水平到某個時候,實際上那個時候上海灘已經(jīng)成了花花世界、十里洋場,它對開啟人們的消費視野、啟發(fā)人們的消費需求起到非常重要作用。所以在上海能做成的事情,在重慶還真不見得能做成,既需要經(jīng)濟達到一定的階段,同時又需要人們的視野達到一定階段。今天為什么中國人的消費能升級?除了經(jīng)濟發(fā)展到一定水平,中國人去年一億人次出國旅游,一個人從法國轉回來再買東西的時候,眼界就改變了;從美國、新西蘭回來后,對喝牛奶的要求改變了?;貋砗缶陀X得食品不安全了,再不安全,現(xiàn)在人均壽命都比以前長,清朝的時候食品很安全,全是有機的,化肥、農藥也沒有,清朝人均壽命才49歲,唐朝才29歲,讓你回去唐朝,你干嗎?張謇先生的偉大不在于他創(chuàng)造一個時代,而是這個時代產生需求的時候,他做了適應這個時代才有機會的事。只要是偉大的企業(yè)家,肯定都是創(chuàng)造市場,如果想創(chuàng)造市場,就成了計劃經(jīng)濟,那就不夠偉大了,一個偉大的企業(yè)家是順應市場的需求,做出偉大的事情來。張謇先生是個讀書人,正常情況下,讀書人就理解四書五經(jīng)那些玩意兒,反正幾千年來就讀那些書,整天幫著政府對付一些社會上的事,正常的學問人,秀才、進士和狀元是沒有市場經(jīng)濟知識的,簡單的說,他不在中國傳統(tǒng)的知識體系內,理論上來說,如果張謇先生是一個正常的狀元的話,他是不會懂市場的,但他居然是這樣一個人,這是他超越常人的地方,所以他不是創(chuàng)造了那個時代的規(guī)律,而是他認識了、洞察了那個時代的規(guī)律,這是對我們現(xiàn)在來講很重要的一點。當有了上海灘之后,西方世界的經(jīng)濟開始影響中國,過去中國是一個漫長的農業(yè)社會,清朝一代,三百年前穿的所謂清朝的服裝和三百年后清朝的服裝是一樣的。就算再有錢的地主,今年換的衣服從樣式上來說和去年是差不多的,僅僅是材料是新的。其實大生紗廠生產的不是土布,是洋布,或者說是中國人生產出來的如同洋布質量一樣的高品質的產品,就像今天阿里巴巴上產生了很多新的產品,不是法國品牌、德國品牌,是中國人的品牌,但是這個品牌看起來各個方面和法國、德國的很像,至少有一點,我們山寨的比法國做的還快,所以這是一個時代所產生出的新的東西,而且這個新的東西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它吻合市場的需要。一個月以前我在法國參加中法平臺論壇,我跟法國人說,法國的品牌今天依然還會被40歲以上的中國人推崇,但是我敢斷言法國人用現(xiàn)在的設計和生產的模式在十年以后的中國你們將成為一個邊緣化的角色,為什么?35歲以下的年輕人還有沒有太推崇法國品牌,看看周圍的小孩,10歲、20歲、30歲的誰會穿法國的服裝?不僅因為它貴,有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國的東西太老氣了,作為一個40幾歲的男人,我就不愛穿法國的東西,為什么?穿著40幾歲的衣服看起來就像40幾歲,我們現(xiàn)在中國的男人是希望40幾歲看起來像30幾歲,而這一點阿里巴巴上的服裝可以滿足我,法國的服裝不能滿足我,穿著愛馬仕的服裝40幾歲看起來就像40幾歲,不符合中國人民的裝嫩需要,所以一個時代是有一個時代的需要的。我父母小時候用的所有的東西都是老布,實在不能用的時候納鞋底,從被單到被底到襯衫都是老布,以前也不見得老布有什么不好,等到后來能穿洋布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老布太硬了,舒適度完全是不同的。我母親17歲結婚的時候,她就已經(jīng)穿上上海灘的旗袍了,這是在海門才有的事。那個時代如果用純粹的洋布成本太高,雖然清朝末年的時候生活水平已經(jīng)有一定的程度了,但是如果純粹用進口的東西還是太貴了,就像天如果純粹買進口的車、進口的服裝還是太貴了,站在普通人民需要的角度來講,不太合適、性價比不夠。那個時候張先生從培植新一代的棉花到有大生紗廠再到擴展到其他事業(yè),這一系列的產業(yè)才產生了性價比更好的滿足那個時候的東西,所以說張謇先生認識到市場的規(guī)律。當然,張謇先生的事業(yè)到后期的時候其實有低落期的,經(jīng)濟是有周期的,事實上張謇先生后期很多的產品,包括大生紗廠的產品周期之間開始有了一定的距離。今天互聯(lián)網(wǎng)的周期,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6個月一個周期、PC端18個月一個周期,非常短。那個時候,有一些產業(yè)的周期方面實際上是有一些距離的,所以說后來事業(yè)的某一些波折和變化本身也跟這個市場規(guī)律之間的追趕有很重要的關系。這是我第一點的觀察、認識。
 第二點,做成大事要整合大資源。
張謇先生做了那么多的事,他不是很有錢的人,我前段時間碰到南通梁家的后裔,說“咱們梁家也是大戶人家,在張先生做事情的時候,據(jù)我爺爺?shù)陌职终f參與了很多的事?!笨赡苣贤杭摇㈩櫦乙彩谴髴羧思?,但是歷史上誰會記得這些人?自己家人會記得,但社會不會記得。張謇先生大概是最早搞眾籌的,因為他自己沒有錢,所以他做很多事情,都是用眾籌的方法來籌集做每一個事業(yè)的錢,包括后來很多的公益事業(yè),很少能看到有一個公司是張謇先生獨自做的,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現(xiàn)象,他不是大財主,關鍵張謇先生也不是富二代,他沒有很多的產業(yè),也沒有富人圈里面形成的傳統(tǒng)聲望去獲得這個資源。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是屌絲逆襲,他是一個有人品、有威望、有事業(yè)、有格局的人,做的每一件事有模式。其實那個時代土豪很多,大家都知道應該做點事情,但是到底干什么事呢?或者他本來也可以按照傳統(tǒng)做官做土豪,就是個很有錢的人,他的思想從來沒有新格局來思考問題,所以張謇先生在那個時代有點像今天做投資基金的人,投資基金的人大半不是有錢人,LP是有錢的人,就是拿錢出來投資基金的人是有錢的人,為什么很有錢的人當LP呢?因為他不知道用什么樣的方法、選什么樣的項目、用什么樣的模式才是有前景的,所以做GP的人要有vision、有架構、有模式,然后告訴你趨勢是什么。張先生那時候用了股票,這件事情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現(xiàn)在的土豪,很多南通的有錢人也沒整明白到底咋弄,他在100多年前就整明白了咋弄,關鍵是那個時代還沒有教科書,還沒有大學的金融學院,也還沒有上海證交所……張謇先生從他去募資時候寫的文件,到后來寫的股份制章程,到董事會開會規(guī)則,到最后的分配模式,所有的東西都有案可據(jù),所有的東西如果從今天來看很多的公司股份制改造的時候都達不到這個水平。一個清末狀元,這些文件都是他設計出來的,很有天分;在另一方面張謇先生是一個沒有真正留過洋,但是卻能夠理解西洋規(guī)則的人。當時很多人做事情就是按地主、土豪的規(guī)則來做,張謇先生是一個知識分子,一個知識分子的視野就超越了很多人。我在看張謇研究的書籍時,很多人會提到張謇的知識來源,其實張謇本身不懂英語,但是那個時候就有了很多研究海外的翻譯書籍,張謇先生有廣泛的涉獵。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那個時代一般人看世界就是看看,而張謇看世界,是認真的琢磨和研究,到股份制這一層的思考,他并不是看一般的外籍介紹書,這就意味著他在了解了新的東西以后,他會有更深入的理解,盡管沒有證據(jù)證明他還觀察過美國資本市場,但是后來他做出來的東西,證明了他對于這些東西的觀察,現(xiàn)在研究張謇研究得太空泛、太粗了,張謇先生是一個既有很宏觀的格局,同時又有很細致的人。我昨天晚上在南通大學講到張謇先生到日本訪問的時候,他自己寫的日記,他說某一天到哪個學校,房間多大、窗戶多大、進光量是多少;桌子多高、椅子多高、桌椅之間的對比是多少,因為涉及到小孩坐的時候身姿、視線的保護,那個時候的私塾基本都是坑害小孩子健康的,根本沒有這樣的考慮。張謇先生在細的時候會細到那樣的程度,在宏觀的時候他能思考整個國家到底應該選擇一個什么樣的格局,是革命的選擇、保皇的選擇,還是他提出的君主立憲的選擇。今天有人在研究新權威主義的時候,我們今天即使是有了共和的名字,但是實際上還要集權,其實這個模式的本質和君主立憲有相通之處,張謇先生不是一個空想家,很多的政治空想家會成為烏托邦主義者,而他是一個具有實操特點的人。
 第三點,我想分享的是張謇先生的人才觀。
所有做的事情,如果只是張謇先生的英明,或者說哥哥張詧對他的幫助,同時很多張謇先生長期培養(yǎng)的團隊也很強,但是我覺得今天特別佩服的是張謇先生的人才觀。昨天晚上去某大學的時候,這邊寫了個牌子“張謇的當代意義”,對面掛了一個橫幅“為建成研究型大學而奮斗”,我們所有的企業(yè)家都說其實這兩個牌子是對沖的,為什么呢?張謇那個時代根本就沒搞研究型大學,張謇所做的都是職業(yè)性學院,師范學校、農科、水產學校、水利學校、紡織學校,都是以職業(yè)為導向的,只有張謇先生才有這個目光,因為他是做產業(yè)本身的,一個產業(yè)沒有人才只有構想不足以運行。從學校的角度,如果純粹是一個讀書人,他沒法理解生意的需要,今天這個時代之所以成為人才培養(yǎng)的悲劇,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學校的人不理解產業(yè),做產業(yè)的人不懂學校,完全是隔絕的世界,所以才會看到我們有更多的大學生,但是我們有更少的人才。張謇先生那個時代很多孩子根本不算大學生,他們只是受過了一點職業(yè)教育,但他們卻成為了大才,而且是切合產業(yè)需要的大才。那個時候張謇先生的產業(yè)視野看起來有不同的板塊,但它們卻密切的相關聯(lián),整個社會的基礎建設力有不逮,社會沒法很好的滿足他的產業(yè)需要,張謇先生在他自己畢生的事業(yè)中創(chuàng)造那么多的實體,使得其運行成為一個有機的社會組織,南通成為近代史上的中國第一城。我們假定張謇先生成了民國時代的國務總理,假定南通不止是在南通,而是在整個蘇北,或者南通是整個江蘇,或者南通是在長三角,我們想象的今天的某些現(xiàn)代化的局面,不會到1980年的時候被提出來,甚至在更早的時候中國人會用不一樣的方式思考生活前進的方向,這也是我們今天大膽的對張謇先生的期待。任何人都有歷史的局限性,張謇先生也會有他的局限性,但作為后輩我們在仰望他的同時,在那么一個條件很有限的時代,張謇先生能夠發(fā)揮他偉大的人格和偉大的能量做那么多的事情,我們這個時代的確有了更多的條件,所以讓我說張謇在當代的意義,他應該給我們后輩更多的激勵,我們不見得在所有方面做到張謇先生做的,但我們至少在某一個方面或者某幾個方面可以做出符合這個時代需要的或者和這個時代相匹配的這樣的機會轉變成為現(xiàn)實。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