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下午一點半,一場針對一年級新生父母的家庭教育講座《如何讓孩子盡快適應小學生活》開始了。雖說孩子們已經(jīng)在學校里生活了近兩周,但是很多父母還是說:我家的孩子還是不愿意去學校,每天嚷著要去幼兒園。如何盡快適應小學生活?
首先,從心理方面要讓孩子感到成為小學生很自豪。從幼兒園步入小學,是兒童身心發(fā)展的一次重大轉(zhuǎn)折,對孩子和家長來說,都是一次考驗。在心理方面,家長要讓孩子覺得“做一名小學生是很自豪的事”。與孩子聊天時,家長要有意識地聊一聊小學生及小學校園的事情,告訴孩子上學的種種好處,比如可以認識很多新朋友,學到更多的知識等。
進入新的環(huán)境兩個周了,如果能迅速地交到朋友,可以幫助孩子迅速融入新環(huán)境,因此幫助孩子加強表達能力儲備合適的話題很重要。家長可以提前教給孩子一些初次見面的溝通方式,有了這些基本的談資,孩子和老師、同學交流起來,不至于無話可說,尤其是可以讓老師迅速地了解孩子,拉近彼此的距離。
其次,從生活方面要訓練孩子的吃喝拉撒。自己上廁所、提褲子、穿鞋子、吃飯……這些生活技能是孩子入校前一定要掌握的。此外,家長最好提前了解小學的作息安排,并以此時間為標準,調(diào)整孩子的作息時間。同時,教孩子學會動手整理好自己的書包、書桌及鉛筆盒等。還有,假期里家長千萬不能給孩子養(yǎng)成早上睡懶覺的習慣。在飲食習慣上,孩子需要從在幼兒園吃早餐過渡到在家吃早餐。
最后,規(guī)則方面要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習慣。除了生活和心理方面的訓練,家長還要給孩子制定規(guī)則,培養(yǎng)孩子的規(guī)則意識。在幼兒園時,許多家長并沒有強迫孩子必須寫作業(yè)。上了小學,就不一樣了,要讓孩子知道學習、寫作業(yè)都是他的責任。
此外,很多家長利用這個假期給孩子報了很多輔導班,希望孩子能夠提前學習小學知識。其實,很多孩子在暑期班學過一輪小學一年級上學期的知識后,處于一種半會不會的狀況,上課就不會認真聽講,不利于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這樣的孩子往往開始冒頭,后勁不足,到了下學期特別容易出現(xiàn)退步。比起知識的學習,對于“準小學生”而言,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更加重要。
另外要說明的是,首先、要充分意識到入學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zhuǎn)折,這時他既憧憬著對未來學習的渴望,又伴隨著對學習生活方式的改變而產(chǎn)生的心理準備不足的焦慮,因而有些幼兒會產(chǎn)生這種害怕上小學的心理。做家長的應該積極幫助幼兒消除這種焦慮心理。還要重視孩子克服困難、意志堅強、團結(jié)協(xié)作、活潑開朗、自我控制、善始善終等良好個性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同時還應結(jié)合孩子的實際情況提出期望,不可過高或過低。
第二、在孩子還沒上小學前,在他的大班階段就應該有意識地為孩子上小學作好準備。家長應教會幼兒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識,努力培養(yǎng)孩子在聽、說、看、記、做、思等方面的能力,為孩子上一年級后在智力、知識方面的發(fā)展做好準備,以免孩子們剛上學就落后于其他孩子而產(chǎn)生自卑、厭學的心理。
第三、在重視孩子心理準備的同時,還要為幼兒提供充分的物質(zhì)準備,為孩子購置必須的學習用品,教會他們學會自己整理書包。
第四、家長應激發(fā)孩子對小學學習的興趣,強化學習愿望,在孩子還沒上小學前就要讓孩子明白上小學可以學到很多的知識。小學的老師個個知識都很淵博,個個都很了不起,而且和幼兒園老師一樣非常愛孩子,只要肯認真學習還有機會成為光榮的少先隊員,且要有意識地告訴孩子在小學將體驗到的種種幼兒園所體驗不到的樂趣。
第五、家長和老師要多交流、溝通,有條件的話,老師在孩子沒開學前,可通過家訪或電話聯(lián)系的方式了解孩子以往的學習經(jīng)驗,性格特點等,以便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最后,以上這些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小學學習生活的措施必須相互配合,任何單一的措施都是難以奏效的。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快快樂樂、順順利利地適應小學學習和生活。
要想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父母。父母有好習慣,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效仿,因為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所以在做榜樣的心理測試時,很多父母很驚訝——說十遍不如自己做一遍。對于孩子的習慣,都是父母的生活習慣所造成的,過多的說教,只能是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尤其是在做心靈互動中,家長們都留下了眼淚,這說明在過去的教育中,真的是傷害了孩子,有些教育是錯誤的,只有向孩子承認錯誤,方能夠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為了孩子,父母需要放下架子和孩子“同歲”,只有做陽光的家長,才能培養(yǎng)出陽光的孩子。
我是王忠誠——我為家長服務。
我是王忠誠——中小學、幼兒園家庭教育講座,請與我聯(lián)系:0532-58736659 QQ:734592557
我是王忠誠——為孩子、為家長代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