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習慣,一生享不盡的財富
——王忠誠
• 6個人格特點:
1.自主自立精神 2.堅強的意志力 3.非凡的合作精神 4.鮮明的是非觀念和正確的行為 5.選擇良友 6.以“誠實、進取、善良、自信、勤勞”為做人的基本原則。
• 人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期是在幼兒園和小學階段,因為孩子好訓練,其中一二年級是最關鍵時期,此時培養(yǎng)各種良好習慣最容易見效,抓住了這個環(huán)節(jié)就等于抓住了孩子的以后——關鍵期。錯過了,改造比塑造更難。
• 信封:“樹大自然直”——歪脖子樹?
• 應遵循:小時嚴,大了寬。
• 現實生活,有相當部分家長不懂教育,甚至還有的自己都沒有好習慣。
• 訓練要反復,要嚴格,訓練要體現“近”“小”“實”。近——貼近生活;小——具有目標;實——要有實效。
• 孩子的成績優(yōu)劣和他們的學習習慣好差是對應的,凡是學習好的孩子,往往也是學習習慣好的孩子。
• 培養(yǎng)良好習慣不僅是為了讓孩子成材,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成人。真正的教育不是說教,而是訓練,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
培養(yǎng)習慣常用的方法
• 訓練法、明理法、示范法、陶冶法、評價法、強制法。
• 使用訓練法應注意:
1、訓練必須持之以恒
2、訓練必須嚴而又嚴
3、訓練中要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好習慣,孩子一生享不盡的財富
• 現代父母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fā),但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還有一項內容極為重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良好生活習慣。
• 學習習慣,讓孩子受益一生。幼小階段、早期教育、激發(fā)愛學習、愛看書的興趣。
• 衛(wèi)生習慣,身體健康的保證。
• 語言習慣,從禮貌用語做起。
• 集體意識,學會與人和睦相處。
• 勞動習慣,讓孩子從穿衣做起。
• 獨立鉆研,務求甚解的習慣。(方法)
• 1、鼓勵孩子刨根問底的積極性。
• 2、指導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
• 3、鼓勵孩子一題多解。
• 5—12歲是人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期,12歲以后,孩子已逐漸形成許多習慣,新習慣要想扎下根來就困難多了。
好習慣,需要堅持“四個一 ”
• 1、打好一個基礎——強化孩子學習興趣,找到孩子的真正興趣所在。
• 1)您知道您的孩子對什么最感興趣嗎?
• 2)您知道您的孩子最喜歡的功課和最不喜歡的功課嗎?
• 3)您知道您的孩子最喜歡的老師和最不喜歡的老師嗎?
2、抓住一個關鍵——明確學習目標
• 目標是需要跳起來才能夠得著的果子。
• 順手就能摘到或跳得再高也夠不著的都不叫目標。
• 太高了,會讓孩子覺得太難而喪失信心。
• 太低了,會讓孩子覺得太易而喪失積極性。
3、圍繞一個核心——掌握學習方法
• 1)關注是否有專心聽講的習慣(僅僅停留在苦學、勤學的水平已經遠遠不夠了。要學會巧學、會學)。
• 2)關注是否有不懂就問,在學習中找問題的習慣(不問或少問,有懶與思考,依賴老師同學,或是單純死記,模仿等習慣,是被動學習狀態(tài))。
• 3)關注是否有認真閱讀習慣(讓孩子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而是閱讀,再閱讀)。
• 4)關注是否有按時獨立完成作用的習慣(只要看到孩子坐在書桌前,而不管孩子在干什么,就感到滿足、高興。而實際上學習效率才是最重要的)。
4、創(chuàng)造一個條件——保持學習環(huán)境
• 1)父母的言行: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 2)父母的榜樣:做個學習型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