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所謂人才是很片面的,僅僅在智商上優(yōu)人一等,可是情商與膽商根本沒有包含在內。而學校淘汰的人群中可能恰恰蘊含了大量的經營人才,所以中國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很大程度上是逆淘汰,生產出來的畢業(yè)生大多是高分低能的庸才,雖然聰明,但是懦弱膽小,不擅交際,社會生存能力自然很低下。” 讀書越多的人越聰明,可是書讀的越多的人,往往膽子越小,做什么事情都喜歡三思而后行,凡是那些讀書少的人喜歡先行動后思考,但是這些行動力強的人往往率先成功。
我有一個私人關系很好的親戚,目前已經是億萬富翁了,他今年39歲。原來是退伍兵,后來轉業(yè)進入一個國營單位。一開始老是受氣,個性強的他立即辭職選擇下海闖蕩。十年后已經家產上億,春節(jié)我們親戚聚會時他告訴我:“XX,你是咱們家族中學歷最高的,又在大學教書,告訴我年收入是多少”我老實的回答:“年收入不足5萬元”。他繼續(xù)說:“我觀察到一個現象,公司里為我打工的那些職員中學時代學習都比我好,所以學歷最差的也是大專,我當年高中三年真是拼了老命,但是連大專也考不上,只好去參軍,所以一直對那些有學歷的文化人很尊重,覺得他們智力高,工作能力強??墒乾F在我竟然是他們的老板,給他們提供飯碗,這個也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這究竟是為什么?
他接著分析:“我認為一個人事業(yè)的成功取決于三商,即我們平時所講的智商,情商和膽商。但是一個真正的人才,他的三商重要性應該這樣排列:膽商第一,情商第二,智商第三,目前中國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所謂人才是很片面的,僅僅在智商上優(yōu)人一等,可是情商與膽商根本沒有包含在內。而學校淘汰的人群中可能恰恰蘊含了大量的經營人才,所以中國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很大程度上是逆淘汰,生產出來的畢業(yè)生產品大多是高分低能的庸才,雖然聰明,但是懦弱膽小,不擅交際,社會生存能力自然很低下?!?/p>
我聽完我親戚的話,大吃一驚。他的話好像真的很有道理呀!
我仔細思考了一下,現實好像確實是這樣,膽子大的在生存競爭中往往比聰明的人有優(yōu)勢呀。聰明的人往往膽子小,而膽子大的人往往不是太聰明。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讀書越多的人越聰明,可是書讀的越多的人,往往膽子越小,做什么事情都喜歡三思而后行,凡是那些讀書少的人喜歡先行動后思考,但是這些行動力強的人往往率先成功。
從智商角度來衡量,中國目前智力水平最高的一群人,往往是所謂的碩士博士,教授群體,他們大多在高校里工作和生存,但是這些所謂中國最聰明的一群人整體收入水平卻不高,現在一個高校的博士年正常收入5萬元,碩士4萬元,教授也多半不會超過8萬元。
這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現象:最聰明的群體收入卻遠遠不是最高的,甚至連公司打工的高級白領都不如。
最后我想得出一個結論:學習好沒有什么用!
中小學,學習好是為了考上好大學,大學學習好是為了找到一個好工作,可是社會現實是學習好的人群職業(yè)生涯收入并不高。其實表面看創(chuàng)業(yè)面臨的現實風險比打工高很多,可是從長久看,打工帶來的風險更高。
創(chuàng)業(yè)的風險是失去近幾年的預期打工收入,甚至破產后還得賠進去自己借的一部分錢。但是畢竟年輕,能夠屢敗屢戰(zhàn),從失敗中汲取養(yǎng)分和經驗,經商水平與能力一次比一次高,逐漸融入經商人士的群體后,眼界和經驗日積月累,總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突破。只要真正的跨入了生意門,將來的事業(yè)基本上一片坦途。錢也越賺越多,財富積累越來越多,自身的價值也能得到最大的體現。
相反,打工生涯持續(xù)下來,近幾年確實平安無事,可是你其實在不斷的貶值和縮水,而不是越來越強健。打工的時間越長,你會越來越心虛,越來越膽怯,10幾年后,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炒掉魷魚,失業(yè)下崗,你看看哪個風險大呢?
所以,社會會淘汰有學歷的人,但不會淘汰有學習力和行動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