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舍與得的辯證法。
一切財富皆來自于你對他人和世界的給予(服務(wù)/貢獻)。給出有多少,收獲有多少。所謂商機,即是你能夠為他人和社會提供服務(wù)的機會。
一切財富皆來自于你對他人和世界所做出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創(chuàng)造多少,收獲多少。什么是創(chuàng)造性勞動?“我自己想要的東西,也要讓每個人都能擁有?!?
你所擁有的財富應(yīng)該與你的給予、付出、勞動、創(chuàng)造成正比。
人人都想要獲得財富,那么,我要想獲得財富,就先幫助別人獲得財富。
你能幫助多少人獲得財富,就有多少人來幫助你獲得財富。
如果你不能在行動上幫助別人獲得財富,你至少可以祝福那些渴望或已經(jīng)通過正當(dāng)手段擁有財富的人們。
二、競爭與和諧辯證法——有為與無為辯證法。
獲得更多財富的法則:你為顧客創(chuàng)造的價值,應(yīng)該要超出他們所付出的現(xiàn)金價值。這是李嘉誠等卓越企業(yè)家們信奉的真理。
財富取決于創(chuàng)造,而非競爭。只有那些真正透過創(chuàng)造和服務(wù)他人的方式而致富的人,才能從競爭的惡劣影響中解脫出來。
《大學(xué)》:“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財物以錯誤的方式(不舍而得,少舍多得,甚至傷天害理,不擇手段)進來,必定以錯誤的方式出去。保得住今天,保不住明天;保得住此生,保不住來生;保得了自己,保不了子孫。
由競爭獲得的財富往往無法長保,也永遠不能令人滿足。今天雖然屬于你,明天可能就拱手送人。所以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人們之所以崇尚競爭,是因為人們相信資源是有限的,財富是有限的;相信人多則我少;相信有人會阻撓我獲得財富,或者搶占我的財富。這其實只是“小我”在作怪。競爭的背后是我們內(nèi)在原始的恐懼與害怕。
只有這樣的人才可能真正成為財富的主人:他相信萬有是無限量的,財富是無限量的,市場是無限的,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智慧是無限的。他相信自己可以憑借自己的勤奮、勞動、智慧與創(chuàng)造去獲得自己想要的財富,而不是依靠競爭和對于他人財富的占有、偷盜、掠奪。換句話說,他相信自己不需要通過任何非正當(dāng)?shù)?、傷害他人的方式來獲取財富。他相信:小富由勤,中富由智,大富由德。
如果你愿意拋棄互相競爭乃至爭斗的生存與致富方式,你就有可能實現(xiàn)財富與幸福的雙豐收,通達道德和精神上的偉大境界。
如果你下決心要建設(shè)快樂幸福的家園,就應(yīng)該致力于把操守提升到更優(yōu)雅和更高水準的思維層面上來,只有這樣才能從負面、陰暗與邪惡勢力中解脫出來。
《中庸》:萬物并行而不相悖?!睹献印罚喝f物皆備于我。萬物皆為你而生。整個自然界都對你的致富計劃都心懷善意。宇宙渴望你可以擁有想要的一切。不過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你的目標必須與萬物一致。
在財富的大道上,你需要永懷感激,與“道”同行:你要相信道的力量存在于這個世界,它推動著萬物運行;你要相信道會指引你創(chuàng)造出你所渴望的任何事物;你可以通過內(nèi)心深深的感激將自己與道聯(lián)系。道是財富的源頭,智慧的源頭,我們離源頭越近,財?shù)篮椭腔劬驮蕉唷?
你可以先在精神上充分地擁有財富,然后在將它們變成你想要的一切有形財富。
三、人我辯證法。
再多的財富都只是實現(xiàn)幸福的手段。真正的幸福來自我們與他人之間和諧友愛的關(guān)系,來自我們的生命能夠與多少其他生命形成和諧的幸福的能量互動和愛的聯(lián)結(jié)。
《大學(xué)》:財聚則人散,財散則人聚?!兑捉?jīng)》:財者,聚人之用也。
我們要的不是財,要的是來自人們的信任、認同、尊敬、愛。要的是在人群當(dāng)中展示出一種獨一無二的重要性和價值感。
在欲望的驅(qū)動與迷惑下,人們往往在財富的道路上陷入到自私自私的假相。
《老子》:“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你越是為別人著想,你越會變得富有;你越是給予和幫助別人,你得到的越多。
金錢為什么有用?因為它能支配人、事、物。支配力從哪里來?來自信任。
假如一個人能夠得到全天下人的信任與尊敬,他還需要一大堆金錢來滿足自身的需求和維系自己的價值嗎?
四、財與身(命)的辯證法。
《大學(xué)》:仁者以財發(fā)身,不仁者以身發(fā)財。
身:身體——生命。
你渴望得到更多金錢的力量,猶如植物生長的力量一樣,兩種力量都是為了尋求更完美的生命表現(xiàn)而產(chǎn)生的。
人生所做的一切,本質(zhì)上都是為了發(fā)展、豐富和完善我們的生命,為了提升我們生命的品質(zhì)。
財富只是你生命中的一種養(yǎng)料。賺錢只是你的生命成長和進化的一種(邏輯上來說是既非必要亦非充分的)手段。
你要的是幸福。
當(dāng)你擁有幸福自由的心靈,財富自然被吸引而來。
在財富的道路上,許多人有命賺,沒命花。有命賺錢的人,不一定有命花錢。
小富由勤,中富有智,大富有命。
五、財與德的辯證法。
《大學(xué)》: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德為生命之本。
財為陽,德為陰。陰生陽長,陽生陰養(yǎng)。德以聚財,財以養(yǎng)德。陰陽平衡,謂之幸福。
德是什么?是關(guān)于幸福人生的智慧。是透到紛繁復(fù)雜的現(xiàn)象看到生命內(nèi)在本質(zhì)的智慧。是關(guān)于如何活出真我的智慧。是愛己愛人、悅己悅?cè)说闹腔邸?
試著和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德性的人。一個有智慧的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一個可以無條件地悅納自己和他人的人。一個幸福的人。
《中庸》:遠之則有望,近之則不厭。——君子形象。
當(dāng)你懂得如何讓自己幸福的時候,人們都將喜歡和你在一起。
當(dāng)人們都喜歡和你在一起的時候,你還要那么多錢干什么?你惟一的任務(wù)就是通過以身作則的方式告訴人們,如何去獲得幸福,以及如何正確的賺錢。
六、公與私的辯證法——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辯證法。
沒有用到自己身上的錢財,不屬于我們自己。
人生有多少錢財真正用到自己的身上呢?(總有一天你會發(fā)現(xiàn),連你的身體也是假的,空的。)
所以,放到你銀行帳戶里的錢也不一定屬于你,特別是當(dāng)這筆錢大到你根本花不完的時候。
所以,當(dāng)企業(yè)做到一定程度時,企業(yè)家究其本質(zhì)來說,只是社會資產(chǎn)的托管人。
小人不可能真正幸福。自私自利的人不可能真正幸福?!还芩麄兙蹟苛硕嗌儇敻弧?陳水扁。黃光裕。和紳。)
對于黃光裕這樣的企業(yè)家來說,最大的不值在于:他其實只是站在一個企業(yè)家的位置為客戶、員工和社會提供服務(wù),卻背負了一個自私自利、甚至貪得無厭的名聲。
黃光裕之所以身敗名裂,僅僅是因為一個錯誤的信念:以為打到自己帳戶里的錢都屬于他自己,以為自己的身價只能靠錢的多少來衡量。這是大錯特錯!
資本是要流動的。錢是要流動的。財富是要流動的。誰有德性,誰在服務(wù),誰能夠創(chuàng)造更多的就業(yè)和價值,資本、財富和錢就流向哪里。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全部目的只是為了找到和活出那個真正的自我,找到履行自己獨特的使命,活出自己獨特的天命。賺錢的過程也只是服務(wù)于這個終極目標的一個手段而矣。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只是在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和能力服務(wù)他人和貢獻社會,并在服務(wù)他人和貢獻社會的方式來找到自己,彰顯自我,活出自我。
我們和這個世界的所有人都只是彼此共生的方式。我們彼此之間除了貢獻對方,本質(zhì)上一無所求。
所以,無私之謂大私。
那些自認為和被認為是自私自利的人,其實都是不懂得“自私”的人。他們只是活在名、利、財富與幸福的假相里。
只有那些智慧和德性具足的人,才是真正懂得“自私”的人,因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利己益人的,都是有助于發(fā)展、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生命,都是有助于擴充自己的德性和增加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