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是明朝人洪應(yīng)明寫的一部只有135句話的書,它和《論語》一樣也是語錄體。雖然只有135句話,但卻語句精美,言簡意賅。作者以“菜根”取名,是想通過“菜”這種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不起眼的食物來比喻人,就像這蕓蕓眾生,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而這“根”指的卻是人的本原、本質(zhì)。意思是說,只有把菜根培養(yǎng)好了,固本清源,菜才會長得茂盛。有了菜和根,作者自然又把“菜味”比作人間世味,告誡人們:人生只有出世,才能入世,但不管出世還是入世,都離不開對“菜味”的品嚼,更離不開對“菜根”的培育。在這個問題上,清乾隆年間三山通理在《菜根譚》的序文中,說得最為明白,他說:“菜之為物,日月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味由根發(fā),故凡種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彼J(rèn)為,作者是將菜味比作世味,須培本固根、靜心沉玩方能領(lǐng)悟其中妙旨。古代人都是比較注重功名的,那么怎樣才能取得功名呢?僅從《菜根譚》開頭兩句便可看出作者的用心良苦:“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煅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庇腥藛柕剑骸恫烁T》對我們有用嗎?我們來看看先賢偉人們?nèi)绾位卮稹?
宋人汪信民說:“人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毛澤東也很欣賞這部書,說:嚼得菜根者,百事可為。而日本企業(yè)界對此書評價更高,認(rèn)為“論企業(yè)經(jīng)營管理的書籍成千上萬,而從根本道理上說,多數(shù)抵不上一部《菜根談》?!闭J(rèn)為“《菜根談》一書的某些論述乃是企業(yè)用人的‘準(zhǔn)繩’”,“商品推銷工作的好參謀”。《菜根談》已成為日本當(dāng)代工商業(yè)者提高素養(yǎng)的必讀書之一。有人曾問:“為什么叫‘菜根譚’,而不叫‘菜根談’?!”我雖才疏學(xué)淺,但經(jīng)過查閱資料,終于有了一點了解,我是這樣理解的:
一、其實,這兩種叫法都是正確的?!恫烁T》是刊印時的流傳;“菜根談”則是民間俗稱的流傳。古往今來,很多名流學(xué)者多有混用,但在引用上卻都使用“菜根譚”。二、據(jù)說“菜根譚”的“譚”,并非“談”的含義,而是作者的姓。由于作者崇尚菜根,寫出了和《論語》一樣的語錄體的文集,所以后人將其叫做“菜根譚”,這又是作者的綽號,就像“泥人張”、“大刀王”一樣。三、“譚”與“壇”同音,作者以“譚”代“壇”的用意在于謙虛,既然自己崇尚菜根精神,為什么要把自己的153句話叫做“壇”呢?作者知道:能叫“壇”的除非象孔子那樣的圣人。這和現(xiàn)在那些“給點陽光就燦爛”的大吹大擂自己的人有著修養(yǎng)上的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