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促進多重主體間的多層次互動。
首先,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在多層次互動中居于核心地位。教師與學生在溝通與對話中,充分調(diào)動雙方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從而實現(xiàn)教與學兩方面的最佳效益。
其次,生生之間的橫向互動也是互動式教學過程中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生生互動可以是學生個體之間的互動,也可以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組組互動。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主要起組織和引導的作用,通過提出相關(guān)的教學要求、提供值得討論的話題、預設(shè)開放性的互動情境等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動眼、動口、動腦,使學生在共同探討、合作學習中達到對知識的深層理解。
另外,由于社會性別研究課程本身的特點,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還須重視男生與女生之間的異性互動。通過男女生之間的異性互動,可以使他們分享到來自異性群體的經(jīng)驗,認識到傾聽異性聲音、與異性溝通的重要性,從而使雙方在相互討論交流的過程中達成認知的一致。
(2)開展多元化的互動形式
互動式教學的效果還要依托于互動的形式,單一的互動形式無法滿足互動式教學模式的要求,因此,必須依據(jù)具體的情況采取不同的互動方式,開展多元化的互動形式。
討論與辯論的互動方式,通常以問題為紐帶,學生可以把各自的理解表述出來,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不同觀點的交鋒和知識的互動,在思想的激烈碰撞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并使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學習動機進一步深化。
案例分析教學法,通過對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過的某個典型的事例進行分析和解答,將理論與實際恰當相結(jié)合,有利于使學生成為主體,拓寬學生的思路,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景模擬教學法,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設(shè)置一定的情景,如實物情景、故事情景、談話情景、小品表演情景等,組織學生扮演具體情景中的角色,通過這種非正式的角色扮演,使學生親自參與理解和解決實際問題。
角色互換教學法,一般而言,“角色互換”是指師生角色互換,即在講授一些適宜學生掌握和理解的內(nèi)容時,讓學生自己去學習、探索并指導學生進行充分“備課”,然后讓學生走上講臺做“準老師”,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進行講解。另外,社會性別研究課程還重視在授課過程中,男生與女生的角色互換。即在進行討論、案例分析以及情景模擬等互動環(huán)節(jié)時,教師要注意引導男生與女生進行“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去體驗對方的感受,去理解對方的反應和行為。這種男女生角色互換的做法,使學生在面對問題時能夠體察異性的處境和心情,從而增強了對異性的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