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美雖然是構成教師能力的一個方面,但比較氣質而言又是次要的。因為外貌取決于天賦,美與東美也是相對的。如:氣質是指一個人穩(wěn)定的個性特點。它看似無形則有形,常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并顯示出一個人的文明程度c氣質是人的相當穩(wěn)定的個性特點。如活潑、嚴肅、剛健、直爽、沉靜、浮踩等。是高級種經(jīng)活動在人的行為上的表現(xiàn)。
氣質是一個人在一定環(huán)境中長期形成的思維方式所決定的行為方式。氣質是一個人心靈的自然流露,是高級神經(jīng)活動和內心世界的外在表現(xiàn)。它體現(xiàn)一個人的修養(yǎng)、學識和文明程度。從上述關于氣質的各種說法中,可以看出有兩點是共同的:第一是氣質的個性化,每個人都有著與他人不問的氣質;第二氣質是藏于內形于外的東西,它反映著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和文明程度。外貌和氣質雖然都是構成教師魅力的因素。但外表美不能持久,而氣質給人的美感卻不受外貌、年齡、修飾的制約。內在美可以彌補外在美的下足。而外在美卻無法填補內在的空虛。因此,氣質比外貌更具有魅力。
教師的魅力除了外貌,氣質之外,學識的高低深淺也是一個重要方面。人的本質,不僅是能夠站立,能夠生產(chǎn),而又有感情,有語言,有思想。因此,對觀眾來說,他們在接受,認可教師時,特別是判斷教師的智能和可倍程度時,自然包括教師的學識水平。對教師來說,其學識水平的高低,則直接影響其本身的發(fā)揮,一個外貌和氣質條件都比較好的教師,如果再加上知識的力量,那么,他在主持教學時就更能從容不迫、瀟灑,因而就更具有魅力;而如果知識貧乏,學識淺薄,縱然外貌和氣質條件較好。其魅力也會衰減、更不能持久。反之亦然。一個外貌或氣質條件不夠理想的教師,如果知識豐富。學識淵博,則可補其不足,而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魅力。一個教師如果其外貌或氣質既不夠理想。而又缺乏知識,則內外無力,也就無魅力可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