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教練:要做一個教練是否需要很強的說服力。教練說:不是。教練用的是感召而不是說服。說服的意思是用你的語言來讓別人服你,是不平等的關系。而教練跟被教練者之間是平等的關系,不關心對方服不服自己。教練的做的只是通過教練對話讓對方清晰自己的目標,看到更多的可能性,然后他自己選擇。因為教練的基本信念是:每個人都會為自己做最好的選擇的。教練要做的是幫對方看清自己的選擇。 這是關于說服與感召的區(qū)別。另一個區(qū)分是關于推銷與感召的。
有一個營銷人員跟教練說他無法令客戶購買他的產(chǎn)品,而自己的產(chǎn)品確實很好。教練聽了之后,回應他說:因為你是在推銷而不是感召。 這兩者有什么不同呢?推銷有重點是關于你所賣的產(chǎn)品的,而感召是關于對方的需要、對方的理想的。你的產(chǎn)品再好可是我不需要的話又有什么用?跟我有什么關系?感召的做法是挖掘出對方的理想,而自己的產(chǎn)品是幫對方實現(xiàn)理想的有效工具。你要做的是找出你的產(chǎn)品和他的需要之間的聯(lián)系。有個故事說:一位銷售大師到一家企業(yè)演講完后對老板說,我知道你這里最優(yōu)秀的三個銷售人員是誰。他說出了這三個人的名字。老板大吃一驚,問大師你怎么會知道的,你是第一次來啊。大師說:我只是觀察到他們是我演講中最懂得聽的三個人而已。有了前面關于說服、推銷和感召的區(qū)分,我們也可以明白這個故事背后的原理。有的人在溝通和銷售過程中喜歡不停地說,說話的時間比對方更長,但效果不好。他所做的只是在王婆賣瓜,自賣自夸,卻不了解別人的需求,和別人在兩個不同的頻道上溝通。而有的人說得不多,但能抓住很好的切入點,取得好的成果。他在溝通過程中能聽到對方的需要,頻率一致保證溝通有效。因為,能真正感召到對方的,只能是他自己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