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機是行為的內部驅策力量,人的一切活動都由一定的動機引起。兒童持久學習的熱情當然也需要有動機力量的推動。
動機產生于需要。學習是一種社會需要,人通過學習才能參與各種社會活動,成為社會的一名有用成員。另外,學習也受求知欲、興趣、認識需要的驅使。兒童的好奇心是推動學習的內部動力,它進一步發(fā)展成學習興趣,這是很重要的學習動機因素。
要想使兒童有持久的學習動力,應從兩方面激發(fā)學習動機:一是進行學習目的教育,使其認識到學習與長大為社會作貢獻的關系;一是激發(fā)學習興趣,使其產生學習的內部需要。學習目的教育及必要的適時的表揚、批評屬于外部動機作用;學習興趣、求知欲是內部動機作用。比較起來,內部動機更為重要。因為兒童對現在學習與未來的關系理解不深,更多地是口頭認識。如對學習發(fā)生興趣,就會投入更多的精力。調動學習積極性,應注意內部動機與外部動機的結合,具體可從以下兩大方面考慮。
(1)幫助兒童在學習中獲得成功是激發(fā)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兒童在學習中如能“勝任”,能學懂、學會,獲得好成績,學習勁頭就會越來越大,相反,伴隨著成績的總是失敗,如再加上責備、訓斥,就會覺得學習索然無味,是苦差事,而喪失了學習興趣。這一點十分重要,家長教師在引導兒童學習時應特別注意。
為了使兒童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學習內容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與兒童的接受能力相適應。方法要多樣化,注意形象、直觀、具體、生動,使兒童易于理解。
(2)適當的表揚、批評和教師、家長的親切鼓勵。從外部動機來看,對于年幼兒童,與其說是為長大如何如何,還不如說為了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贊許更為直接?!袄蠋熣f我好!”這一積極的動力因素,在兒童心目中很有份量。教師應對年幼兒童以親切的關懷和鼓勵,家長對學習給予的物質刺激與獎勵,雖不能說毫無作用,但效果甚微。更重要的是給孩子以適時具體的鼓勵,關心他們學習進程的每一步是否能學好、跟上,不要對孩子提出不切實際的過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