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間看到一個關(guān)于人生恐懼的排名,說人生有七大基本恐懼,先后排名順序是:貧窮、批評、疾病和身體痛苦、失去愛、失去自我、年老、死亡。有說這是拿破侖總結(jié)的,有說是佛家總結(jié)的,無論是誰的觀點,我覺得這個排名有很深的生活哲理,是值得細(xì)細(xì)品味和琢磨的。
貧窮?!叭烁F志短”、“窮困潦倒”、“一文錢難倒英雄好漢”、“有錢好辦事,無錢事難辦”這樣和“窮”相關(guān)聯(lián)的詞匯很多,把貧窮排在第一位,不是沒有道理。當(dāng)然,對于衣食無憂的人來說,他不會感覺到貧窮的可怕,對于腰纏萬貫的人來講,也許這種恐懼壓根兒就不會有過。但是,對于那些生活貧困的人來講,貧窮的傷害卻是致命的:吃不飽、穿不暖并不可怕,而是一旦有了疾病本來可以醫(yī)治,因為沒有錢醫(yī)治而斷送了性命,這是常有的事。對于窮人自己來講,沒錢醫(yī)治死了算了,但是如果他們的親人因為自己沒有錢去醫(yī)治,那痛苦將是永遠(yuǎn)的。有多少窮人為了自己的親人能夠過上不再貧窮的生活而離鄉(xiāng)背井、下跪求人、“舍生忘死”,我無法統(tǒng)計,但是我看到許多窮人為了孩子上學(xué)、為了親人治病、為了不被人奚落……,這樣的事很多很多——最苦、最累、最危險的職業(yè)往往是為窮人專設(shè)的職位,就是那些最為人詬病和痛罵的妓女,如果生活富裕,我想也不至于不顧法律和社會道德去出賣肉體和靈魂。說得遠(yuǎn)一點、重一點,翻一番歷史,哪一次王朝更迭不是窮人為主力?因此,個人的貧窮可能無關(guān)緊要,但是一旦窮人多了,社會就要不安定了。因此,一個國家要想穩(wěn)定和發(fā)展,首先是解決好貧窮問題,讓大家都過上富裕的生活?!皞}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古人在幾千年前已經(jīng)就明白這個道理了,沒有錢,不要說發(fā)展,就是生存也是難題,更不要說衛(wèi)星上天、載人登月了!
批評。我不知道為什么這個排名要把批評放在第二位,只是覺得有些批評聽起來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是有些懼怕的,但不至于僅次于貧窮。但是歷史上因為批評人而喪命的例子的確不少:比干、海瑞等等。從另一個方面來看,批評的確是讓人恐懼和痛苦的,不然,何苦非要取人性命?因此,對于善意的批評還是要虛心接受的,這樣就不會傷害自尊,就不會恐懼和痛苦了。既然批評如此讓人恐懼,那么在批評人的時候,批評者就要好好揣摩一下了,講一講方式,在不傷人自尊的前提下能夠達(dá)到批評人的目的才是首要意義。要不然,不講方式的批評不僅會傷害別人,早晚也要傷害到自己。說批評可怕,我覺得“唾沫星子淹死人”、“流言中傷”、“惡意誹謗”、“造謠生事”等等那些不懷好意的批評才是批評可怕的根源。
疾病和身體痛苦。人吃五谷雜糧,哪有不得病的,因此疾病也是許多人一生中要無數(shù)次面對的恐懼。有的疾病是短暫的,有的疾病卻可能相伴一生,有的疾病可以醫(yī)治,有的疾病卻是無法治愈和痛苦不堪的,不管你多么有錢。既然人生都要死亡,我覺得疾病和身體痛苦就是把死亡變成了一種極端的過程,如古代酷刑,還不如一刀砍了腦袋來的痛快,再不怕死的人有時也是會害怕種種酷刑的,如在電影《勇敢的心》的結(jié)尾處死男主角時的行刑,讓我像故事里的圍觀者一樣膽戰(zhàn)心驚。因此,疾病和身體痛苦有時候是讓人非??謶值氖虑?,“要生不得,要死不能”,恐怕就是最好的總結(jié)了。
失去愛。愛是偉大的,失去愛是讓人痛苦的,所以對于失去愛,特別是深切的愛,有時候人是不能自拔的。所以,有的人為了愛情不惜一切,甚至用自殺去證明自己對愛情忠貞的大有人在,更不要說那么多為了愛情拋家舍業(yè)、丟了江山社稷的歷史事件了,如:吳三桂投清、特洛伊大戰(zhàn)。其實,這只是愛的一個方面,如:父愛、母愛、親人的愛、朋友的愛等等,對于哪一種愛的缺失,人都會痛苦不堪。所以,既然我們這么懼怕失去愛,那就好好珍惜我們所擁有的愛吧:及時行孝、珍惜愛人、善待親人、尊重朋友,那么,在我們有一天真的失去某一種愛的時候,我們的痛苦可能會有所減輕。
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大約就是你想干什么卻不能去干,是失去自由,諸如“求之不得,輾轉(zhuǎn)反側(cè)”者。關(guān)于失去自我,我看過某個貪官的懺悔錄,大約是講他愿意把他的金錢等等全部都獻(xiàn)給國家,只要能讓他哪怕像個乞丐流一樣浪街頭也行,只要不讓他坐監(jiān)獄,這就說明在形體上失去自我的可怕性。其實,對于每一個人來講,更可怕的還是在精神上失去自我,如果一個人的精神都沒有自由、不能獨立,那他似乎只能變成瘋子或傻子了。如果一個人一旦失去自我,也就好像關(guān)在籠子里的獅子、老虎空有其威,這個人就是一個懦弱和沒有主見的人——他不屬于自己,他像一只木偶一樣屬于操控他的主人。因此,我們常常強調(diào)“自我意識”,大約就是怕失去自我吧!“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項羽大概就是怕失去自我才自刎烏江的吧!
年老。年老其實也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要面對的問題,無法逃避。年老會帶來很多問題,特別是對于那些容顏姣好的女性來說,對自己的日漸衰老簡直是不能容忍的事:不愿人們問起自己的年齡、不想看到自己的皺紋、不想感覺到自己的肌膚一天天失去光華……。因此,有些女性不化妝就不敢出門,李清照還有這樣的詩句,“如今憔悴,風(fēng)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年老確實可怕!所以,有錢的人想盡一切辦法使自己看起來依然年輕:化妝、保養(yǎng)、手術(shù)等等不一而足。但實際上,人的年老心理靠這些行為仍然是無法改變的,年老的恐懼也不會因此而消失。所以,還不如順其自然的好,鶴發(fā)童顏或滿臉滄桑又何嘗不是另一種神采呢!
死亡。死亡是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人生在世,大不了活上一百多年,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因為不像以上六種恐懼一樣有的人必須面對,有的人不必面對,死亡是人人都必須面對,因此就不是最可怕的事了。特別對于年輕人,因為距離死亡比較遠(yuǎn)一些,更不會對死亡恐懼了。因此,部分年輕人就不珍惜時光,甚至不珍惜生命,從而生出許多是非。在我們流傳的故事里,至死亡而不顧的實例很多,不再一一列舉,像“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這樣的比較,其實告訴了我們死的意義。因為死亡有時候是這樣不能讓人恐懼,所以其他六種恐懼都是會致人死亡的恐懼,而死亡也是消除其他恐懼的最極端的辦法,是萬萬不足取的。
以上排名,對于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認(rèn)識和感受,但是有一點應(yīng)該是一樣的,那就是:死亡并不是人生最大的恐懼。如果你連死亡都不懼怕,為什么不利用好活著的時間去努力奮斗,竭盡全力克服其他恐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