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辦公室,我們常會聽到這樣的提醒:“請保持理智,不要那么情緒化!”“上班時間不要鬧情緒!”回到家,家人也會對你陰晴不定的表現(xiàn)嘀咕抱怨:“你不應該把工作上的情緒帶回家!”
時間長了,人們對情緒日漸產生了恐懼和壓力。想哭的時候不敢哭,滿肚子的怨氣壓在心頭卻有口難言,甚至,明明內心痛苦無奈,但為了應對上司、同事,還得惺惺作態(tài)裝出笑臉迎人,把內心真實的情感壓抑再壓抑,結果藏于心中的抱怨愈積愈深,愈來愈不堪重負。
這些都是對情緒缺乏清楚認知所招致的惡果。記得小時候,只要一哭父母都會這樣安慰我們:“乖乖,不要哭,好孩子不哭……”從小到大,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我們都很少被教導如何有效地處理情緒。長大后,面對情緒,人們通常只能被動地反應,成為情緒的奴隸。
為了順利啟動這趟讓心靈恢復活力的放松之旅,我們首先要認識情緒并掌握管理情緒的智慧。那么,情緒究竟該如何定義?
情緒(Emotion)一詞源于拉丁動詞“行動”(Motere),加上前綴“e”代表遠離,直譯就是“遠離行動、避免行動”。大部分人認為,“觸景才會生情”,所以把情緒的產生歸因于日常接觸到的人、事、物等外在因素。實際上,情緒的真正起因是內在的信念、價值觀和思考模式。對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是因為人對事物的感知力有別,以致各自形成了不同的信念、價值觀和思考模式。
情緒由主觀體驗、外部表現(xiàn)和生理喚醒三部分構成。主觀體驗指人們對不同情緒和情感狀態(tài)的自我感受,它和相應的外在表達方式是互相連結的,比方說愉快的體驗會引起歡快的表情或手舞足蹈的外顯行為。
情緒的外部表現(xiàn),即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姿態(tài)表情和語調表情。我們常說的“察言觀色”、體態(tài)語言、手勢、語調抑揚頓挫等都屬于表情的范疇。生理喚醒是我們相對陌生的概念,代表情緒產生時的生理反應。不同情緒的生理反應模式是不一樣的。比如愉快時心跳節(jié)律會相對正常;恐懼時則會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呼吸頻率加快甚至出現(xiàn)休克等癥狀。
認識了情緒的來源后,我們還需要認知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只有對情緒有所覺知,才能避免因情緒失控影響工作和生活。
你是否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一覺醒來渾身酸軟,懊喪的心情讓你極不情愿起床上班?因為需要在一個重要的會議上發(fā)言而在會議召開的前幾天就開始焦慮害怕、寢食難安?挨了批評后腦袋一片空白,做什么都提不起勁兒?心情不好就大吃大喝、瘋狂購物,然后又懊惱自己亂花錢?……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經(jīng)常出現(xiàn)類似的行為,你必須小心了。因為一旦習慣了心情不好時就莽莽撞撞,任由自己被感覺牽絆的話,輕則會影響日常生活,重則會傷害他人,破壞人際關系,更甚者還會引發(fā)身心疾病。
此時,不妨靜下心來,問問自己:最近一周,我還好嗎?我感到愉悅嗎?我的工作表現(xiàn)怎么樣?人際關系可以嗎?有沒有感到壓力沉重?如果能堅持每天抽出一段時間獨處(至少三十分鐘),體察心中生起了哪些情緒,進而認知情緒的狀態(tài),就可以更加了解自己,從而找到情緒背后的壓力根源。你會日漸發(fā)現(xiàn):當情緒陷入低谷,壓力劇增時,自己不再彷徨無助,而能夠巧妙地運用潛意識的能量進入身心歸一的理想狀態(tài)。
放松妙招 探尋內心的真相
情緒其實是內在訴求的一種反映。當現(xiàn)實與欲望達成一致,人就會感到滿意、愉悅、興奮。當愿望落空或者內在的想法與實際情況有所抵觸時,便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緊張、不滿、憤怒、痛苦、害怕等等。
情緒的背后藏著一個源自內在的欲望指標。它反映出你的想法是否與內在的自我達成一致。比方說,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某方面不足,例如金錢、事業(yè)、時間、洞察力或體能上有所欠缺時,你就會相繼產生新的欲望。你會希望自己變得更有錢、贏得更好的職位、擁有更敏銳的洞察力和更充足的體能。而一旦事實與欲望形成反差,內在的欲望就會愈加強烈,無形之中便會產生壓力。
所以,要釋放壓力,放松情緒,第一步要找出情緒背后的壓力指標——內在的自己究竟想要怎樣。如果你能了解真實的自己“究竟是誰”,與內在的自我聯(lián)結,就成功踏上了放松的旅程。因為情緒會告訴你,當下的想法是否與內在的自我想法一致,當兩者一致或很接近時,你就會感覺美好——沒有任何壓力,很放松。而如果兩者矛盾時,你就會產生困擾,引致壓力的產生或加重。所以,要放松,就必須找到與內在的自我相一致的方法。下面這個練習能幫助你覺察情緒并了解情緒背后的欲望指標,認識內在的自我。
嘗試說出自己當下有哪些情緒(好奇、期待等),只有一種情緒嗎?還是有很多種復雜的情緒?它們讓你產生了什么樣的感覺?請用筆記下這些感覺。
進一步問自己是什么讓你產生了這些感覺?比方說,你為自己已經(jīng)很努力工作卻沒有得到肯定感到懊惱。實際上你覺得自己已經(jīng)比其他同事都要努力,可是卻沒有如愿得到上司的稱許或同事的關注,想到此處讓你更感痛苦和沮喪。嘗試想象倘若自己被稱贊了會怎樣?會令你產生什么樣的感覺和情緒呢?
依此往內尋找,你會漸漸發(fā)現(xiàn)表面上自己是因為沒有得到認同而沮喪,其實造成不愉快的真正原因是你覺得當下的自己與內在的自己的愿望有落差所致。現(xiàn)在你要做的不是換個老板或換個工作,而是調整內在的思考方向和頻率,從而與當下的自我保持和諧。最后你可能會受到啟發(fā)而采取某些行動以轉化負面的情緒,進而發(fā)現(xiàn)真實的自我想要的其實是變得更好,得到滿足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