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書,不求甚解”,這是東晉文學家、大詩人陶淵明對待讀書的一種態(tài)度,或曰讀書方法。深思,實在是高明之極。
辨析陶公“好讀書,不求甚解”讀書方式、方法的含義,主要有三點:
其一:文化知識浩如煙海,“學海無涯苦作舟”。要想成就一番事業(yè),就必須“好讀書”。陶淵明的一生,可以說是貧困潦倒的一生,孜孜以求的一生,好學不倦的一生,飲酒不節(jié)的一生。他勤奮好學,特愛讀書,學識淹貫,“歷覽千載書”,成為中國歷史上名載千古的偉大詩人。然而,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即使像陶淵明這樣的大文豪也只能做到“不求甚解”。這里所謂的“不求甚解”,不是“馬馬虎虎”的意思,指的一種讀書方法。第一層面上的意思:讀書不講求全部、全面地強記、深究??床欢膬?nèi)容或地方,可以暫時繞過或者放下不做深究。因為人的精力不僅達不到,而且也沒那個必要,強求去做,只能影響閱歷面和閱讀速度,且勞神傷體,如嚼石蠟,事倍功半;第二層面上的意思:“好讀書”,對于自己感興趣的書籍,或與自己研究方面有關聯(lián)的知識層面,要做精研細鑿,求其甚解。這才有陶公的后一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蔽覈敶s文家陳四益先生,在回答中央電視臺《東方書城》節(jié)目主持人巴丹關于讀書方法的問答中說,他的讀書方法就是:1、隨便翻翻;2、覺得有意思的細讀;3、用到的時候復讀。又說:完全讀不懂的書可以先不讀或永遠不讀;炒得火爆的書可以先不讀或永遠不讀;味同嚼蠟的書可以先不讀或永遠不讀;據(jù)說一讀就可以成為天才或發(fā)大財?shù)臅梢韵炔蛔x或永遠不讀。在某方面,這是對陶公“好讀書,不求甚解”讀書方式方法的一種詮釋。
其二:不死讀書、讀死書。孟子曰:“盡信書,不如無書。”陶公“好讀書,不求甚解”是對孟子此種理論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和運用。陶淵明讀書迷戀書本,而不迷戀古人;崇尚先賢圣哲,但不盲從。他雖然對孔子仰慕之至,尊為先師,一再宣稱“先師遺訓,憂道不憂貧”、“先師遺訓,余豈云墜?!钡珜τ诳鬃虞p賤勞動,恥事耕作卻不贊同,認為“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這和陳云同志的“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其三:讀書不帶有功名利祿思想去讀。這是讀書人的大境界。陶公生性好書嗜讀,但性情恬淡,厭惡官場污濁,向往生活自由。早年辭官躬耕隱居,過起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詩一般的世外桃源生活。他的“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早已傳為佳話,可以作為其讀書不帶功名利祿之佐證。
明陳眉公在《小窗幽記》中說:“人生有書可讀,有暇得讀,有資能讀,又涵養(yǎng)之如不識字人,是謂善讀書者。享世間清福,未有過于此也?!苯袢?,好讀書、讀好書,且不為文字所局限,不為功名利祿所羈囿,博覽群書卻仍懷平常之心,才為真正會讀書,逍遙自在去讀書,才能真正體悟出讀書的滋味和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