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除極少數(shù)天才人物和有特異功能的人(像愛因斯坦、莫扎特等,這些人僅占人類總數(shù)的百萬分之一)外,我們一般人的各種天賦之和是一個常數(shù),大家都相差無幾。
即每一個人的所有天賦之和是一個常數(shù),大家都相差無幾,只不過有的人這方面特長,有的人另方面特長而已。這就是人類天賦之和等同論。
每個人都有自身與眾不同的強項(天賦),遺憾的是,80%以上的人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的強項是什么,而在自己并不擅長的領域折騰、打拼。這是他們碌碌無為一生的根本原因。
人類天賦之和等同論認為再有能耐的人,也只是在某一個或某幾個領域有能耐,不可能在所有領域都占先。
其實一個人在某一方面強并不意味著他所有方面都強;在某一階段某一領域厲害并不意味著他在所有階段所有領域都厲害。
人的天賦包括成千上萬種,有的人這方面天賦高,有的那方面天賦高,如有的人音樂方面的天賦高,有的人擅長數(shù)據(jù)演算,有的人精于邏輯思維,有的人精于形象思維,有的人則擅長體育,有的人則文章出眾等等。而且每一個方面還可以細分,如以體育為例:有的人籃球特長,有的人有跑步特長,有的人卻在體操方面表現(xiàn)良好等等。
擅長音樂的人可能數(shù)學不及格,善于寫文章的人可能不善于交際,演講能力強,口才好的人可能寫的字卻不美觀,一個全國拳擊冠軍在籃球上可能連學校的球隊都進不了。
總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和特長,也有自己的弱點和不足,然而每個人所擁有的天賦之和基本相同。
只要一個人沒有智力障礙,那他就一定擁有一項或幾項一般普通人所望塵莫及的特長和強項。只要人們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強項,并在能發(fā)揮自己強項的領域發(fā)揮并堅持下去,成功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
然而,遺憾的是,在現(xiàn)如今這個物欲橫流、急功近利的時代,許多人選擇職業(yè)往往是以金錢為導向,根本不考慮自己是否適合,也不管這一行能否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和強項,誰家薪資高,哪個行業(yè)利潤率高就往哪里去,而不是以能否發(fā)揮自己的強項、特長為導向。這正是悲劇所在。
干能發(fā)揮自己特長、強項、自己感興趣、喜歡干的事,你不一定會成功,因為成功有很大的偶然性,但你多半會幸??鞓?。
另外,即使一個人在某方面有很高的天賦,但假若他后天不重視學習與開發(fā),自身不努力,沒有頑強的意志、毅力和決心,不能在可以發(fā)揮自己天賦的領域持續(xù)不斷地堅持下去,那他的天賦也很難得到充分發(fā)揮,甚至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