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朔的故事:
歡迎各位來參加我們第一財經和中智一起舉辦的職業(yè)精英的關懷計劃。我從在廣州做一本雜志的總編輯開始,差不多每年都會有幾十場公益的分享,面向社會分享我們作為職業(yè)人士的心得。我去了將近有200多所大學,接觸了很多的人,希望能夠把自己的一些經驗同他們做一個分享。
雷軍那些互聯(lián)網大佬年輕時候都看我的文章
在今天整個互聯(lián)網大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做傳統(tǒng)媒體的人員知道得很少。我最近這一個多禮拜里面,在北京碰到了3位互聯(lián)網方面的人士,在座的人可能都知道,但你們在座的估計沒有什么人看過我寫的文章。
可能在今天,我們的這個媒體只是在一個比較小的專業(yè)的領域里面受人關注。比如說第一財經,我們更多的內容是宏觀經濟、經濟投資、市場產業(yè)公司,但是我們所做過的那一些工作,可能在某一個時刻對一部分年輕人打下了一些印記,甚至有可能會影響他們未來對職業(yè)很多的看法。這就是媒體人與社會人之間的關系,媒體所扮演的社會引導的職能會對很多人產生深刻的影響,這個影響是很深遠的。所以,今天講到職業(yè)的概念和職業(yè)的精英,我首先要給大家分享的是我對職業(yè)的看法。
李嘉誠的1個銅板和100個銅板
我在大學的時候讀過一本書《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我不知道在座的朋友有沒有看過這一本書,這本書講的是改革對整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至關強大的作用。我們知道,資本主義經濟是私有制經濟,很多人說這是一個貪婪的經濟,因為它調動了人類一切的欲望。但正是這一場改革讓人意識到苦修并不是上帝所希望和贊賞的生活方式。
上帝所應允的經營方式是要完成個人在現(xiàn)實社會里所處地位賦予他們的義務。所以我們看到,在整個近代工商業(yè)文明和資本主義發(fā)展最早期的精神的文明里,你所負責的,或者說你所在崗位的權利和義務是結合在一起的,我完成這樣的成就是為了享受上帝帶給我的感覺。這樣的價值觀就把上帝與凡世之人結合在一起。
在資本主義的精神里面,講到近代的職業(yè)的概念,它是與新教的概念連在一起。比如你要節(jié)約你的每一個銅板,因為這個銅板可以創(chuàng)造更多的銅板。
有個故事說,李嘉誠看到一個銅板掉了,酒店門口的人把它給揀出來,李嘉誠給他100塊錢。為什么呢?李嘉誠說如果這1個銅板不加以利用,那么就沒有價值了,但是你拿出來了之后,它就會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這就是資本。
現(xiàn)場很多朋友也都是讀經濟的?什么是資本?資本就是要產出更多初始的那一個金錢。簡單回顧一下整個近代的歷史,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所從事的工作里面都包含了一種更深刻的價值結合在一起的追求,這是我對職業(yè)的一個理解。
我經常在想什么是企業(yè)的價值?你一定是企業(yè)家嗎?不一定如此。我自己在這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我覺得企業(yè)家是指一種創(chuàng)新的精神態(tài)度,你敢于去承擔風險和不確定性,并且在這個過程之中能夠去抓到很多的價值。
你們可能在澳門進行一次10億的豪賭,不管輸贏,你可能都會覺得自己很牛,但你不能算企業(yè)家,因為你所做的這些工作只是滿足你的欲望,而沒有與社會之間去建構一種建設性的價值關系。我覺得我們每一個人在看待自己的職業(yè)生涯的時候,我們不僅僅是在完成一些工作,而是在這個過程中有更多的預期,能夠創(chuàng)造出超越你這個崗位之上很多的價值。
不要停止奔跑
人是會受到很多東西約束的個體,但卻必須在這個充滿約束的環(huán)境里來做工作,所以我們會對自己有很多的暗示,我為什么要這么辛苦呢?我為什么要做得那么好呢?我為什么不能夠表面化的完成呢?別人做都可以,我為什么要多做一點點呢?從我的經驗來說,我見過太多的成功的人士,在我看來,這些人的成功都是準備好了的。也就是說,他做出一番成就之前,他就做了很長時間的努力,做了很長時間的準備,而且受到了很多的委屈,可能在別人看來他很傻,為什么做了那么多拿得卻那么少。但是事實上你所做的不僅僅是為了給你的老板去看和評價,你所做的應該是服務于你自己的成長,服務于你自己的提高,最終服務于你自己一個遠大的前程。
我復旦畢業(yè)的時候,全國的文科是不招研究生的,那一年只就北大和復旦二所學校各招了20名的文科的研究生,都是保送的。我就是其中之一,但是我覺得我想要去工作,我想要去到廣州去工作,所以我就去了。我剛剛講到了我在《南風窗》的雜志,剛去的時候這個單位只有26個人,我是第一個大學生,第一個外地人。每天晚上下班的時候,樓里面都沒有人了,就只有我一個人睡在一個行軍床上,而且那個時候是月刊雜志,大量的時間都非常的空閑,就覺得落差很大。
我在復旦大學4年成績排名第一,而這個時候覺得無事可干,那個時候就準備出國,準備考試。我當年的領導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提示,他說你做這樣的一個工作,最終意義是為了你自己,盡管你對現(xiàn)在有很多的抱怨和不滿。就好比你現(xiàn)在跑步,你覺得這個跑道上全部都是障礙,你跑得很慢,所以你說你不想要跑了,你去休息了。問題是,當那些障礙有一天消除了,這個時候你還能不能跑?可能這個時候你的肌肉已經不行了,你因為這樣的抱怨去休息了。
我覺得是一個職場上的提醒,你盡管在很多的約束條件下生活,有很多的不如意和不情愿,你覺得這個環(huán)境配不上你的才能。但是實際上最好的結果就是環(huán)境和你一起改變,如果不能夠同時改變,你就一定要去改變自己。你不能指望我自己不做改變,就等著環(huán)境改變。
一本書改變人生
所以1991年的秋天開始,我就在《南風窗》的附近就找到了兩個圖書館,那個時候也不會有什么樣的企業(yè)請你去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所以在差不多2年的時間里,每天下班了之后,我吃一點東西就去圖書館,坐到圖書館關門。今天那個圖書館還能夠看到我的照片,因為我曾經入選過讀書的標兵。
在1992年有一個夏天,我在廣州圖書館3樓上,我偶爾拿了一個英文的小冊子,它的題目就是“文化工業(yè),21世紀的挑戰(zhàn)”。我在那一個小冊子里面第一次接觸到了這個概念,我就拿了這樣的一個基本的概念和框架去看當時廣東所的工業(yè)設計廣告等東西,我覺得廣州生長著一種新的工業(yè),就是文化的工業(yè)或者說文化的產業(yè)。在1993年的時候,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這一本書,就決定了我今天能站在這里,這一本書確定了我之后所有的工作。通過這一本書,很多人來找我去做另外的研究,比如說企業(yè)的管理、商業(yè)文明的研究,等等。所有后來很多的機會,都與這一本書有關。
所以我想要給大家分享的就是,只要你一直不放棄,只要一直有更高的追求,只要你不按照世俗的標準去做所有的事情,只要你持續(xù)的去堅持,可能你沒有去敲開一扇成功的門,但是成功會去敲你的門。但是在這之前,你可能要做很多的努力和準備,可能要無怨無悔,可能要一直在里面跑,有一天你就突然的跑出來了,你跑出來了之后你會覺得未來的空間,什么樣的可能都有。未來的世界多么的美好。以至于自己都沒有那么多的精力去把握每一個機會。
所以我想與大家一起與共勉:靠天,天會倒,靠水,水會倒,靠自己永遠不會倒!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