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炳香,劉炳香講師,劉炳香聯系方式,劉炳香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中央黨校教授、博導、知名專家
44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量
劉炳香:高官假故居:領導干部黨性修養(yǎng)案例
2016-01-20 42854
領導干部黨性修養(yǎng)鏡鑒:《中央黨校案例教學教程》刪除的案例(私有版)
類別:黨建 | 編輯 | 刪除 | 瀏覽(644) | 評論(0) | 該文章為私有 2011-08-07 09:33 
標簽:領導干部 黨性修養(yǎng) 述評 假故居 

領導干部黨性修養(yǎng)鏡鑒
――京城高官在祖籍修造假故居述評[1]

課題組

近年來,北京某著名高校的教授童言在調研時發(fā)現,在當下改革發(fā)展著的中國,“拆遷”已經成為一個使用頻率越來越高的詞和發(fā)生頻率越來越高的事。拆遷的理由不一而足。讓童言感覺新鮮的是,京城高官在祖籍C縣拆鄉(xiāng)親的房子,造自己的“故居”。
2008年底,突然有一天,沿著縣政府門前人民路向西走兩站就到的一個城市社區(qū)Q莊社區(qū)的居民被告知:
你們Q莊出了個名人D,他在北京是個高官,他是C縣的驕傲,更是你們Q莊的驕傲。以前的縣委縣政府領導沒有高度重視D,最主要的還不是讓D不悅,而是造成了我縣及Q莊的巨大損失?,F在縣委縣政府決定給他修造“故居”,以“迎接八方來客”參觀、瞻仰,“提升C縣的文化品味”。
童言的家鄉(xiāng)也是C縣,其閨蜜的親戚、現任Q莊社區(qū)支書說,經Q莊已經退休的前任支書指認,目前C縣電力局以東幾十戶人家居住的地方就是D小時候踏過的地方。因而,D“故居”就在這里建造。 Q莊的人很快就被告知,D在北京是個畫畫的,當了個挺大官,畫的畫就值錢了,給大人物(政要)收藏,要賣的話,那一張畫能賣很多很多錢。這個人的爺爺以前在Q莊,家里有很大很大的,象電視劇中的富貴人家一樣的豪華大宅院,是現在在世的人都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宏大建筑群。后來人家搬家走了,搬到哪里去了?那傳說就多了,很多傳說還自相矛盾。如一個版本傳說的是,D的爺爺窮困潦倒,解放前帶著一家人到處飄泊,解放后落腳到我國北部邊陲B市,另一個版本傳說的是,D的爺爺解放后于1951年為支邊到了B市。反正,不管傳說是什么,結論是唯一的,就是:人家舉家搬走之后豪華大宅院被毀了,現在人家孫子輩的D在北京當了大官,要按照以前的樣子重建。
20世紀6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都覺得特別可笑。在他們小的時候,被“指認”的地方是Q莊和鄰村交界處,他們都記得,當時鄰村土地地勢很高,這個地方地勢很低,形成一個高崖,高崖下是一片溝溝坎坎、高低不平的荒野,不宜居住,不宜農耕,被稱為“莊西頭兒”,是孩子們挖苦菜、蒲公英、野生枸杞和藏貓貓玩耍的地方。只有在地勢高點、平坦點的地方有一處低矮的土坯草房,住著年邁的陳福順夫婦,還不是Q莊的人,而是相鄰那個村莊的居民。改革開放后,C縣電力局搬遷過來,占了相鄰地勢高的那個村莊的大片土地。由于Q莊人口的增加以及居住區(qū)的統(tǒng)一規(guī)劃,就算不喜歡、不愿意,但沒有別的地皮了,一些家庭只好把這片荒野平整出來作宅基地,在這里蓋了土坯草房。當地直到改革開放后才有磚瓦結構的民房,之前都是土坯草房。硬說D家曾經在這里有過古色古香的豪華大宅院,是不是腦子出了問題???!
人們還在議論著,現任社區(qū)支書就通知這幾十戶人家限期自行拆遷為修建D“故居”騰地方,并宣布政策:早拆遷的有獎勵,即在規(guī)定的最后拆遷限期前,每早拆一天獎勵100元現金。
Q莊在冊人口2000多人,連D的宗親在內,之前幾乎沒有人聽說過D,文革極左期間無數次的群眾大會,無數次的痛憶革命村史、革命家史,別說是富貴人家,連溫飽有余的富農都拉出來批斗過,那也從來沒有人提到過D及其家人,從來沒有人記得和談及村里誰家曾經有過豪華大宅院,更沒有人知道豪華大宅院是什么時候被毀的,由誰毀的。年紀大點兒的人晝夜在自己的記憶中搜索,終于有八、九十歲的老人依稀記得,D的爺爺是Q莊人,但因為在當地太窮無法生活,早年就背井離鄉(xiāng)到外地去討生活了,去哪里了沒有人知道,沒有人記得他家有過象樣的住房,沒有人知道D的父親在哪里出生的,更沒有人見過D本人。社區(qū)里有年輕人上網進行“百度搜索”,找到了D的簡歷,但版本太多,前前后后說法不一,有時說祖籍V市,有時說祖籍C縣,有時說生于V市,有時說生于C縣,幼時遷徙到我國北部邊陲B市。還查到與D同事多年,自稱兩人曾同飲一條河的水,“傾蓋如故,契若金蘭”的一個著名作家于2007年初為D正式出版的作品所作的序,序中有如下記載:
“D兒時家道貧寒”,隨祖父移居B市……”
由此可見,D家的豪華大宅院純屬子虛烏有。
有人還發(fā)現D的工作圈子里與圈子外對D的畫畫水平及人品褒貶不一。
Q莊社區(qū)被要求拆遷的幾十戶人家,各有各的想法。童言的哥哥幾乎是最先搬遷的。有人調侃甚至質疑他這么做是聽說D是個京城高官,想拍馬屁呢。他總是笑笑,平和地說:
“D官再大,再有錢,又沒贊助Q莊一文,Q莊居民這么多年來失去土地,又無生活來源,你我還不都一樣?!拍馬屁管什么用??!我早搬遷不為別的,就是為獲得那早拆一天100元的獎勵!”
但是,涉及拆遷的人家,并不都是自覺自愿的,有的人就是想不通,不斷地抗議、質問:
“什么人算名人啊,什么人活著的時候可以拆人家的房子、占人家的宅基地給自己建假故居?。繎{什么???還有王法嗎?”
“讓我們拆遷騰地方讓出宅基地給一個幾輩都不是Q莊人的人蓋假故居,為什么啊?!圖什么?。?!”
Q莊中不涉及拆遷的人家也很氣憤:“D蓋假故居,憑什么占我們老百姓的宅基地?憑什么花我們社區(qū)居委會集體的血汗錢??? ”
有老黨員翻出《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
“黨內早就明文禁止給活人建故居啊,怎么連黨的規(guī)矩都不懂啊?!”
有人查了相關法律:
“即使不花我們的血汗錢,即使是D自己掏錢,在祖籍蓋假故居也是違法的!”
還有人發(fā)現國家《文物保護法》明文規(guī)定,紀念性建筑,原來沒有的不許新建,原來有的毀壞了不許重建。
2009年3月13日,童言回鄉(xiāng)探親,這才第一次得知,哥哥已經成了拆遷戶,房子已經自行拆除,到城外租房居住了?;鼐┖?,童言在她的博客中記錄了和母親的對話:
我說,舊城改造這么快就改造到我哥哥住的地方了?咱家那老宅院挨著縣電力局,不是說一時半會兒還拆遷不著嗎?
娘說,不是舊城改造拆遷,是騰出地方來給D造“故居”。
我問:D是誰呀?
娘說她也不認識,只聽說D在北京是個畫畫的,有行政級別,是高官,畫的畫送給政要收藏,如果要賣的話,一張畫能賣很多錢。
我問:D在咱Q莊住過?他的“故居”在哪里?
娘說:“按照媒體上的說法,算下來我比D大16歲,可是我這個年紀的人都不知道。報紙上說D在我國北部邊陲B市出生在B市生長的,沒有在Q莊住過。聽說他的長輩是Q莊的人,但很早以前就離開了,因為在當地太窮無法生活就到外地去討生活了,當年他們有沒有自己的房子,我這個年紀的人應該知道,但真的沒有印象。
童言當時只是和年邁的母親調侃,她并不相信,還活著的D,身為高級干部,畫作“逾千累萬”,真的“不差錢兒”,他不選擇“用人格之光燭照他那豐富的精神家園”,而會選擇要求(暗示)或支持、同意(默許)用祖籍居民的血汗錢、活命錢給自己修造個假的“名人故居”。童言根本就不相信D會公然以這種方式“造?!弊婕切┥钌袩o保障、尚不寬裕的父老鄉(xiāng)親。也決不相信有見識的當地官員會直接從鄉(xiāng)親口袋中掏錢討好這個畫畫的人,僅僅就是為了便于為自己晉升鋪路。
時間很快到了2009年8月,趁著在C縣所在的省內講課、調研的機會,童言抽空順便返鄉(xiāng)看望年邁的母親數次,她一次比一次更明顯地感覺到D“故居”一事在當地居民中引起的強烈反感與反抗。
到這年9月,D“故居”已經投入巨額資金,以超乎想像的速度拔地而起,一個豪華仿古建筑群孤傲地立在C縣電力局的東側,由于有少數幾家(包括D的宗親)堅持不拆遷,星星點點分布著,致使大面積拆遷騰出的宅基地不能全部用上,所以,D故居沒有能夠按照原來規(guī)劃修建成規(guī)模巨大、氣勢恢宏的建筑群,但仍堪比鄉(xiāng)親們記憶中C縣歷史上最著名的張家大院(原中共政治局常委康生家大宅院)。這個“故居”的周圍是幾十戶人家拆遷后的一片狼藉,沒了生機,很少有人再走到那一片荒草叢生、瓦礫遍地的地方,只有其間零散分布著堅持不拆遷的幾戶人家有人出出進進掙生活。
Q莊上了年紀的人湊到一塊聊天時,一說到D“故居”就會變得特別激動:
編!凈瞎編!咱這兒向來都興“父母在不遠游”,當時有點家底的,日子還勉強能過下去的,誰會逃到外地去啊,誰見D家有住房啦?還豪華大宅院呢?!呸!哄誰啊……
中年人,作為沒有土地的城中村居民,和Q莊其他人一樣,除了長期“鬧事”爭取來的每月60元的生活費就再沒有其他收入來源,只能每天照舊早出晚歸做著小買賣,艱難地維持一家老老少少的生活,偶爾談及那個D“故居”,會說:
窮人變富人是本事。前輩是窮人不丟人,但否認家史,窮人裝富人,古今中外都是笑話。
他們有時也會變得一臉的不屑、一臉的無奈:
官當大了就可以回祖籍耀武揚威、為所欲為啊?!……蓋個假的“名人故居”能給咱縣和咱Q莊帶來好處啊?別逗了!要是真能給當地帶來好處啊,那D的成長地B市還不早就給他造假故居了?。可踔猎缇徒o他蓋個假宮殿了?。窟€輪得著人家“少小離家”而根本就沒什么印象的C縣忙活了?!
年輕人無地、無業(yè),有到處游逛的,有招惹是非的,家長的叫罵聲在大馬路上都能聽到:
你就長點本事,你就有點出息,哪怕學個畫畫呢,將來到北京當個大官也可以在Q莊隨隨便便大聲咋呼咋呼不是?
有小孩子與同伴打架吃虧的,就能聽到家長的教導:
乖孩子,不哭不哭,去好好讀書,好好畫畫,將來到北京去當個大官,到時候咱回Q莊想干什么干什么,誰還敢欺負咱?
……
童言的母親年事已高,童言經常在出差的空檔回鄉(xiāng)探視。每當童言掛著外地牌照的轎車停在娘家門口,社區(qū)的鄉(xiāng)親馬上就意識到“童家的小嫚嫚兒(當地土話,意即家中最小的女孩子)回來了”,就會三三兩兩涌過來。他們說出口的和掛在臉上沒有說出口的都是大大的問號:
“嫚兒啊,你在北京啊,你見識廣啊,你告訴我們,(畫畫的)D在北京算個什么人物呀?憑什么拆我們的房子蓋他的‘故居’,鬧得整個莊(社區(qū))雞犬不寧啊?(中央)不是說和諧嗎?誰和誰和諧啊?……”
童言在傾聽、在發(fā)愣,這個經常在課堂教學中、在基層調研中面對領導干部、面對基層群眾侃侃而談的教授,竟然一時不知道該和鄉(xiāng)親們說些什么。直到哥哥提醒說:“妹妹旅途勞累,先到樓上休息吧,”童言才像是剛剛反應過來,沖著鄉(xiāng)親們笑笑,迅速上樓。
童言在博客中寫道:
我真的并不感覺累,只是感覺后背上有鄉(xiāng)親們N個無奈的、無助的眼神,N雙困惑的亦或充滿怒火的眼睛。
每當離開這個社區(qū)時,童言的車上總會被塞上多份材料,大都是要求童言回到北京向有關部門及首長反映,盡快干預處置D“故居”事件的。童言終于忍不住讓司機把車開到了她曾經居住過的、十分熟悉的“莊西頭兒”,看到縣電力局東側是幾十戶人家拆遷后的一片狼藉,還有已經基本竣工的D“故居”,那是一個豪華仿古建筑群,建筑風格與當地民居極不協調,其豪華程度是當地歷史上不曾有過、當地居民見所未見的,最直接與D“故居”分庭抗禮的,是其南面緊緊相鄰的一處民居,倔強地立著、對峙著,也直接導致D“故居”不能整體完成,不能完全竣工。這處民居,現在屬于童言小時候的鄰居、幼時曾經一起過家家的小哥哥。就是這個鄰家小哥哥,拼著他并不年輕的性命,誓死保衛(wèi)自己的家園。
回到北京,童言聯系相關領導干部和專家學者,逐一進行咨詢,傾聽他們就黨員領導干部在祖籍建造“故居”的相關政策、法律所做的解釋,以及對修建此類假故居是否違反黨紀國法表達的明確態(tài)度。
正在這時,童言看到了C縣官方媒體報道,主要內容如下:
2009年9月20日,D一行在C縣主要領導的陪同下興致勃勃地參觀了這個“故居”......
見到這則官方消息后,童言迅速將Q莊居民以前塞入他的車上的舉報材料及官方報道過的有關D“故居”修建的前前后后所有信息整理出來,結合自己了解到的一手材料和親身感受,寫成《京城高官在祖籍修建假故居的是是非非》,作為教學案例,拿到在中南海工作的干部培訓班上去討論。這引發(fā)了學員對黨員領導干部黨性修養(yǎng)的熱烈討論與深刻思考。受學員課堂討論發(fā)言的啟發(fā),童言寫成“造福鄉(xiāng)親還是侵害鄉(xiāng)親――京城高官在祖籍修造假故居與干部素質之研究”一文,準備提交一個全國性學術研討會,在150多個與會學者中用于學術討論。為慎重起見,熟悉官場游戲規(guī)則的童言教授就此舉發(fā)短信給C縣縣委書記征求意見。C縣縣委書記回電話,建議童言進一步了解修建D“故居”情況,強調D不是Q莊前任書記說的3歲,也不是現任書記說的1歲,而是5歲前確實在Q莊生活過,現在修建的不叫D故居,叫D祖居。童言堅持認為:
稱“故居”還是“祖居”沒有什么區(qū)別,都是為D專修,都屬于“紀念性建筑”,而且都是“無”中生“有”,因為對于他的長輩有無固定住所,當地居民甚至是他的宗親都記不得了。黨員領導干部在祖籍給自己建假故居違反黨紀國法,而且當地群眾不接受、不認同,占用當地居民宅基地和集體資金,侵害鄉(xiāng)親利益、傷害鄉(xiāng)親感情,使用公共財政資源,損害黨委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這些問題應該高度重視。
童言反復強調:
……我近年來回鄉(xiāng)探親次數多了,對Q莊人失去土地后的艱難生存狀態(tài)及D“故居”事有了深入了解后,感覺Q莊人和C縣人民一起分享C縣改革發(fā)展的成果很不夠!
作為城中村的Q莊社區(qū),其全部居民2000多人完全失去土地多年,沒有生活出路,除長期“鬧事”獲得每月60元的生活費,再沒有其他穩(wěn)定收入。城市化沒有給他們帶來穩(wěn)定的、有基本生存保障的生活。在這樣的背景下,占用社區(qū)居民集體的血汗錢、活命錢和政府公共財政資源,大張旗鼓地在Q莊大規(guī)模拆遷民居修建D“故居”,不管初衷如何,矛盾凸顯,后果嚴重。
  1、從旁觀者的角度看,活人建假故居,不管動機如何,通常被認為是虛張聲勢。即,修造假故居不是素質高、名聲好、名氣大的領導干部的理智、明智選擇。黨員領導干部要求(暗示)或支持、同意(默許)祖籍或出生地或生長地鄉(xiāng)親出錢大張旗鼓地大規(guī)模拆遷給自己修建“故居”或叫“祖居”,讓鄉(xiāng)親嘲笑、譏笑、嗤笑和憎恨。
  2、以理論工作者的身份判斷,黨員領導干部在祖籍修建假故居或叫祖居、舊居,違犯黨紀國法,也不是群眾“喜聞樂見”的,這種做法值得縣委縣政府認真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進行全面的客觀的評估。
  3、站在Q莊居民的角度看,公然篡改Q莊村史,篡改D家家史,“無”中生“有”,投入Q莊社區(qū)集體的巨額資金進行拆遷,公然修建這個假故居,程度不同地損害了涉及拆遷及不涉及拆遷群眾的利益,傷害了群眾的感情,對黨和政府的形象及公信力有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
作為C縣籍的學者,我不評價D的人品和畫畫水平,我與D前世無怨后世無仇。但因“故居”事起沖突,如果Q莊居民因和D打官司找我?guī)兔?,我會考慮親自出面請全國最著名的民事訴訟律師提供法律援助。
童言就D“故居”事向C縣縣委書記提出如下建議:
不管修建這個假故居是誰的謀劃,初衷如何,您作為縣委書記有能力、有智慧及時控制不良后果,平息民怨,中止“無中生有”地修建這個活人“故居”或叫D祖居、D舊居,已經建好的豪華仿古建筑可改做其他用途,服務于本來已經沒有生活出路的Q莊居民。
C縣縣委書記表示,他會交待D“故居”所在的城關鎮(zhèn)黨委領導,認真調查了解情況,作出說明。
一周后,D“故居”所在的Q莊社區(qū)及Q莊社區(qū)所在的城關鎮(zhèn)黨委的領導千里迢迢來到北京,專程到童言家走訪,說明給D建造這個假的名人故居是開發(fā)商的市場行為,并非政府的官方行為,所有費用由開發(fā)商支付,先前官方媒體報道說由政府出資,Q莊現任書記告知居民由Q莊出資,這些均不是事實。
童言無語。憑她已經掌握的資料和C縣官方媒體的報道,憑她的經驗、見識,從內心深處,她不能說服自己相信修造D“故居”是開發(fā)商的市場行為。
當家鄉(xiāng)的基層官員離開時,童言只是再次申明:
黨員領導干部在祖籍修造自己的“故居”是違反黨紀國法的;
民間傳說這個假故居將改稱“D美術館”,如果改稱D美術館,建議事先問問Q莊居民答應不答應,建議向群眾說清楚D美術館項目建設及投資來源的合法性、產權歸屬、未來收益及收益的歸屬,要考慮群眾的利益和感受,不能不顧及群眾的反感情緒,不能損害黨委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建造D“故居”或改稱“D美術館”應該經得起歷史、實踐和人民的檢驗。
勤勞、操勞的家鄉(xiāng)基層官員帶著滿臉的疲憊消失在童言的視野里。
此后,C縣官方媒體仍然時不時地把修建D“故居”作為C縣文化建設的一部分進行大張旗鼓地宣傳報道,時不時地報道其修造進度。與此同時,Q莊居民時不時有人拔打童言的手機及家庭電話,甚至有鄉(xiāng)親千里迢迢來到北京,晝夜在童言居住的小區(qū)門口蹲守、堵截她,希望總有一天會感動得她幫助他們就D“故居”事向中央首長及有關部門遞送控告材料。童言由于正常工作生活秩序因此受到嚴重影響,隨即更換了手機號碼與家庭電話號碼,無轎車承載不出入小區(qū)。
1年之后,童言于2010年11月13日主動聯系C縣縣委書記作檢討,申明在D“故居”一事中,自己作為C縣籍的學者,作為法學博士,為一直以來不敢直面憤怒、無助的鄉(xiāng)親而感到羞愧,今后自己的行為選擇將對得起鄉(xiāng)親、體現出學者良知。
11月14日,城關鎮(zhèn)黨委領導聯系童言,告知城關鎮(zhèn)黨委早在2010年4月13日召開會議,討論決定把縣電力局以東基本竣工的仿古建筑群作為城關鎮(zhèn)老年書畫院,用以改善居民文化生活,尤其是改善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書畫院改由城關鎮(zhèn)投資,產權歸城關鎮(zhèn)。城關鎮(zhèn)黨委領導強調,此次會議有會議紀要,已經存檔。童言建議將該決定向Q莊鄉(xiāng)親公開,穩(wěn)定鄉(xiāng)親們的情緒,并寄會議紀要復印件給自己,以備用。城關鎮(zhèn)領導認同這個建議,并索要了童言的詳細的郵件遞送地址,表示會盡快把這個紀要寄給童言。
11月17日,城關鎮(zhèn)黨委領導來北京辦事,聯系童言共進晚餐,并當面把2010年4月13日的“城關鎮(zhèn)黨委會議紀要”原件及已經掛上“城關鎮(zhèn)老年書畫院”牌子的那個仿古建筑群大門照片展示給童言,任由童言拍攝留存。該領導強調:D“故居”事已經徹底劃上了句號,今后,縣電力局以東的這個仿古建筑群叫“城關鎮(zhèn)老年書畫院”,是鄉(xiāng)親們的文化娛樂場所。至于Q莊居民的生活保障等問題,城關鎮(zhèn)及Q莊社區(qū)領導正在加大工作力度,爭取盡快取得好的結果。
2011年1月,童言回C縣看望母親。這回,童言有了充足的時間了解家鄉(xiāng)變化。她在發(fā)小的陪同下走遍C縣城區(qū)的各個社區(qū),她發(fā)現,在電力局以東新建的仿古建筑群南面,與之對峙的那座屬于小時候的鄰家小哥哥的房子已經拆除,那豪華仿古建筑群已經形成一個封閉的院落,大門緊閉,門額上掛上了“城關鎮(zhèn)老年書畫院”的牌子。但鄉(xiāng)親們視而不見,抑或根本不相信。那些在社區(qū)道路邊的中老年人,有照看孩子的,有曬太陽的,有推著三輪車流動賣干果、蔬菜、饅頭、花卷或豆制品的,他們湊到一起閑聊時,不時會繪聲繪色地描述D當年大張旗鼓地回祖籍視察假故居修造情況時的場景:
衣錦還鄉(xiāng),三步一崗,警車開道......好家伙,那才叫風光……
有時,他們會操著童言能聽懂的當地土話,神神秘秘地說:
這個仿古建筑群的修建手續(xù)和帳目咱Q莊居民誰見過?。俊俺顷P鎮(zhèn)老年書畫院”的牌子掛上又怎么樣?說不定哪天D再回來視察,要求或暗示換上“D故居”的牌子,到那時,當地領導會怎么樣?我們只能指望他不當官了,他的畫不值錢了,官員晉升與他和他的畫無關。
......


學者點評:
1、領導決策目標四要素:方向、數量、質量、時間。方向錯了,南轅北轍。方向正確的標準:符合公共利益、順應歷史潮流。
2、領導干部的行為準則:不僅明是非,更要講利弊――對人民有利有弊。領導干部應該嚴于律已,如果不能給祖籍的鄉(xiāng)親提供幫助、帶來利益,至少不能侵占或損害他們的利益。
3、領導干部的行為底線:不能違犯法律、不能觸怒公眾。行為合理性的探討必須在合法性的前提下進行。不管官位多高,都要注意在群眾情緒中潛藏的信號。
4、領導干部要加強黨性修養(yǎng),樹立群眾觀念,克服自我膨脹,重視“站在山頂看山腳的人很渺小,站在山腳看山頂的人同樣渺小”中蘊含的哲理,思考“干部不把群眾放在眼里,群眾不許干部坐在臺上”的現實性。
5、立場的不同往往取決于利益??此苹奶频男袨楸澈笥兄娴倪壿嫛R皇庐斍?,領導干部應該把群眾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上。
6、污水效應:一勺污水足以污染一桶美酒――干部個人的行為直接影響整個黨的形象。高官的言行對祖籍群眾有著極強的示范效應,因而,應該向鄉(xiāng)親們展示領導干部的博大胸懷、高尚情操、崇高境界,從而感染群眾、感動群眾,使黨贏得群眾。



[1]本案例資料來源: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黨群關系視角下的信訪制度改革”課題組赴國家信訪局及C縣調研獲得的資料;C縣官方媒體的公開報道;中央黨?!包h建科學化研究”課題組“干部問題研究”一組調研獲得的資料;案例正文中注明的信息來源。本案例在編寫過程中已經作技術處理,若其中人物疑似XXX,請與作者核實,請勿自動對號。在《中央黨校案例教學教程》通過了中央黨校教材審定委員會的審定和專家鑒定,即將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的最后一刻,作者主動到出版社要求刪除這個案例。理由作者自己清楚,你懂的。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