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著名的案例叫豪豬的哲學。講豪豬們到了嚴冬,由于寒冷而擁在一起??梢驗楦髯陨砩隙奸L著刺,緊挨在一起,就相互刺痛,但離開了一段距離,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又互相往一起湊。就這樣幾經(jīng)折騰,豪豬們就能找到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溫暖而又不致于扎到對方。
與下級的“距離”上如何把握“度”,企業(yè)的一些領導還沒有意識到,即便是意識到了,也沒有當作一回事。作為領導,不管大小都是個頭目,你與下級走得過近,勾肩搭背,形影不離,黑話黃話,不分職場內(nèi)外,其實影響很大。你與這個近了,不知不覺就與那個遠了。人的心理有時就是這么奇妙。
與下級關系過近,一般有幾種可能:
第一可能是之間是老鄉(xiāng)關系或有感情關系。兩人溝通平時很順,比較投機,也非常信任,無論工作還是生活常常是一拍即合,默契非常。第二種可能是兩人之間有利益關系。也許是下級想得到上級的關照,明里暗里使過財物,下過功夫,或者兩人徇私舞弊是個同伙什么的第三種可能是這個下級在部門里有點能力或威望,上級想利用他。第四種關系是這個下級有背景,比如他與老總是同學親戚,或者是家人有什么社會地位財富地位等等。還有第五種第六種關系,看官應該比我更清楚了,就不再班門弄斧。
不論何種關系,這樣的表現(xiàn)本身就是缺乏智慧。你們光明正大還好,要是有見不得光的,那還不原形畢露。再者來說,也不利于團隊建設,有幫派之嫌疑。假設這個下級與其他同事關系緊張,經(jīng)常有這樣那樣的沖突,作為領導的你自然就成了假想敵,這樣你就一頭霧水地給自己挖了一個坑。更重要的是,由于關系過近,你就會失去做領導的神秘與威嚴,關鍵時候,無論你怎么說,他都不理會你,知道你不會對他認真,心里是愛他佑他的,因為人人都有自戀癖。假如你真的上綱上線,彼此關系一落千丈由情到恨,那時你才領會我的良苦用心,但叫天不應為時已晚。
所以,距離不是為了產(chǎn)生什么美,而是要讓他產(chǎn)生敬畏,以便工作能夠健康的進行。
比如四川中盛陶瓷公司董事長叫吳為華,我給他做企業(yè)常年顧問,他重情重義。但在做顧問當中,我發(fā)現(xiàn)有幾個高管在辦公室不叫他吳董,而叫“華仔”,我就給這些高管指出來,以后不能這樣稱呼,他們都接受了我的建議。只是一開始還不習慣,第二天公司營銷總經(jīng)理告訴我說,顏老師,我見了董事長喊了半天“吳董、吳董”,董事長沒聽明白,還四處看看,以為是叫別人,搞得我和董事長笑得前仰后合。現(xiàn)在都已是職場稱謂。
清代李密庵的“半字歌”林語堂最喜歡。他體現(xiàn)的中庸之道,其實也表現(xiàn)了一個度的把握,能夠給我們帶來智慧與啟迪:
看破浮生過半,半之愛用無邊。半中歲月盡悠閑,半里乾坤寬展。
半郭半鄉(xiāng)村舍,半山半水田園。半耕半讀半經(jīng),半士半婚民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華半實庭軒。衾裳半素半新鮮,肴饌半豐半儉。
童仆半能半拙,妻兒半樸半賢。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顯。
一半還之天地,讓將一半人間。半思后代與滄田,半想閻羅怎見。
飲酒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研。半帆張扇翻顛,馬放半韁穩(wěn)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