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窮屌絲,苦中歷練。作為新民學會會務主持者毛澤東,第一次到北京是為了組織湖南學生赴法勤工儉學。“我是向朋友借錢去北平的,所以一到就得找事。那時,從前師范學校的倫理教員楊懷中(昌濟)在北京大學做教授。我就去求他幫我找事。他將我介紹給北大圖書館長,這人就是李大釗,李大釗給我工作做,叫我做圖書館佐理員,薪俸是每月八塊大洋。”京都消費昂貴,毛經(jīng)常饃饃咸菜過日子。一件大衣八個人換著穿。
二、自強獲尊嚴。有一次,胡適在北大圖書館演講,毛澤東操著濃重的湖南口音向他請教。胡適問旁邊的人:“提問的是哪一個?”當?shù)弥且粋€不在冊的小職員后,竟拒絕回答問題。毛澤東的謙虛態(tài)度和自身實力,讓人們不得不由“冷”轉“熱”。就說胡適吧,第二年就和毛澤東成了“至交”。有人如此表述兩人關系的轉變:“由于毛澤東虛心請教,經(jīng)過多次提問、接觸,情況逐步變化了?!焙髞砻珴蓶|回到湖南創(chuàng)辦《湘江評論》,在北京的胡適看過后,不僅撰文推介,而且贊賞毛澤東在《湘江評論》第二、三、四號發(fā)表的《民眾大聯(lián)合》,“眼光遠大,議論也很痛快,確是現(xiàn)今最重要的文字”。1920年,“胡適并對毛澤東呈送的《湖南建設問題條件商榷》很感興趣?!?/span>
三、學識打動關鍵人。1917年3月,正就讀于湖南一師的毛澤東將《體育之研究》一文投向《新青年》。這篇文章以其暢快淋漓的文風、邏輯嚴密的章法博得了陳獨秀的贊賞,陳將全文發(fā)表在《新青年》雜志上。有了這種淵源,毛拜訪陳也就沒有障礙了,而毛的謙虛誠懇態(tài)度,又給陳留下了美好的記憶。陳當時就夸獎說,你那文章寫得好,特別是“蓋天地惟動而已”這觀點有創(chuàng)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