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不認國籍只認利潤
孫毅
經濟學家
演講錄音節(jié)選02:
中國的公司究竟有多少呢?不同的角度統(tǒng)計的數據不同。截止2013年,中國民營中小公司1200萬家,家庭經營企業(yè)4200萬家,國營企業(yè)230萬家,其中隸屬于國資委的大型央企111家。
中國的人均GDP目前在世界,僅僅排在第80位,平均7589美元。盡管我們的經濟總量已經居于世界第二,國際貿易總量已經居于世界第一,但并不表示我們企業(yè)的日子都好過。目前,中國的人均GDP,只相當于世界平均的65%,也只是美國的1/7,歐盟的1/5。
我們開始就談到,企業(yè)家追求的目的,也就是商業(yè)邏輯,就是盈利。盡管我們走出去,有一些其他的原因,但是,企業(yè)家目的就是盈利。如果不盈利,是不可思議的,正是中國俗語所談的,賠本的買賣不做。
資本從來不認國籍,只認利潤。全球化商業(yè)邏輯就是盈利。中國公司全球化商業(yè)邏輯出發(fā)點,主要來自:其一,利用國內優(yōu)勢,海外復制和規(guī)?;洜I獲取利潤;其二,走出去獲取資源、技術和知識,培育新的競爭優(yōu)勢。
正是這個商業(yè)邏輯,在今天的海外市場,在中國具有獨到壟斷地位的國營企業(yè),尤其是央企,在海外市場往往受到成見。而在中國市場地位并不高的,生存艱難的民企,在海外市場卻受到尊重。因為,民企有鮮明的目的,就是盈利。鮮明的商業(yè)邏輯,才使目標國的合作伙伴、工會、媒體、當地的民眾更歡迎你。因此,中國的民營企業(yè)在海外更受歡迎。
中國國有企業(yè)對外投資盈虧水平,世界銀行給出的結論是,1/3盈利,1/3持平,1/3虧損。但是,國際權威的獨立調查機構公布的數據則是,中國國有海外公司盈利的達不到1/3,虧損的卻達到了50%。
2015年1-6月,中國國企利潤同比下降0.1%,營業(yè)收入同比下降5.8%。但2014年走出去的企業(yè),虧損的44家大型企業(yè)中,43家是國營企業(yè),只有一家是民營企業(yè)。這說明什么?
我們的企業(yè)走出去,嚴重缺乏培訓指導。我們在下面的案例當中,會清楚的告訴各位,企業(yè)為什么在國際市場沒有抓住機遇,跟我們準備不足有相當的關系。
我無論是培訓中國央企也好,上市公司也好,廣大民營企業(yè)也好,都強調走出去如果沒有培訓,萬萬不可。沒有培訓的公司走出去,虧損是必然的。但是,經過培訓指導的公司,尤其是中國民營公司,在海外的盈利水平正在直線上升。
中國公司走出去,國營企業(yè)與民營企業(yè)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國有企業(yè)走出去全球化的難點,主要體現在:其一,國際信任;其二,經營能力;其三,責任心;其四,洗錢嫌疑。
到今天為止,國有企業(yè)在海外資產究竟有多少呢?回答是:不清楚。原因是,第一,我們在到今天為止,對于海外的國有企業(yè)資產還沒有審計;第二,我們相關部門公布的數據,信任度不高。
中國境外國有資產總量,國資委2015年6月17日公布的是,不少于12萬億。但是,同樣是國資委,2014年公布的2013年底,央企全部資產35萬億,其中境外資產占比12.5%。我根據這樣的數據推算出,111家央企的境外國有資產總額約為4.3萬億。由此來看,走出去的大型央企,竟然只占全部走出去國企的35.8%,這數據與走出去占絕對主導的央企地位不符。因此,國有企業(yè)海外資產的真實數據,結論是:不清楚。
2015年5月,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執(zhí)政黨自由黨,有意將電力資產私有化,希望變現200億澳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收購昆士蘭州電力資產的中國國家電網,成為主要買方,但遭到新南威爾士州電力工會和反對黨工黨的強烈反對,理由是:中國國有企業(yè)會升高電費,裁員,擔心威脅首都電力供應安全。
澳大利亞人對中國擔心什么呢?澳大利亞首都電力資源來自于新南威爾士州,如果中國人把電閘一拉,澳大利亞首都不就黑了嗎?!各位,這跟價錢有關系嗎,這跟成見有關系。
中鐵建承接了生意,在沙特修建18公里輕軌。這是2008年,中國前任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沙特時承諾的政府合作項目,由中鐵建以EPC模式簽約承建,合同總金額120元人民幣。但是,這條中國第一筆海外商業(yè)鐵路,最終卻虧損41.5億。
虧損,不符合企業(yè)商業(yè)邏輯。在座的有做建筑工程的朋友都了解,這種合同簽訂的是EPC模式。EPC模式卻虧損這么多?不可思議吧。
中石油在印度尼西亞,花了3.5億美元,買了一塊油田。交易簽訂之后才發(fā)現,這口油田竟然是干枯的。
各位,民營企業(yè)不會做這樣的事!
字數:1779,時間:2015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