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的面試中,有一個能力、形象、氣質(zhì)各方面都不錯的小伙子,是今年的應屆畢業(yè)生,系學生會的主席。幾年的學生會干部的實踐讓他確實與一般的剛畢業(yè)的學生有所不同。第一印象90分。然而隨著交流的逐漸深入,沉穩(wěn)外表下的浮躁很快的顯現(xiàn)出來。由于擔任了幾年的學生會干部,他認為他從業(yè)的目標就是管理崗位,理由是自己有“領導”經(jīng)驗。問了他先前在實習期干過什么,回答是換了幾家公司。理由是“不能很好的成長、沒有很好的氛圍、崗位不適合自己......,后來我問他,你覺得你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換了這么多單位,你自身學到了什么呢?無語....,究其原因,都因為沒能讓他做管理,為此頗有些憤憤不平、懷才不遇的感覺。而他的一個同學已經(jīng)在我們公司上班了,小伙子雖然感覺比較稚嫩,但是比較低調(diào),謙虛好學。后來從這個員工那得知,他們這個主席又接連換了幾家單位,還是沒有著落。
想起自己剛畢業(yè)的情景,去到一家電腦公司,上班的第一天,很興奮,西裝革履的去上班。以為在學校也算叱咤風云,還有過計算機學校的兼職老師的經(jīng)歷。最次也要安排個銷售員干干吧?沒想到一進門,就被一個老員工迎頭潑了一盆冷水。“你以為讓你來當領導???西服領帶的?”接下來的一個月我實質(zhì)性的工作就是送貨。送電腦、送電視、送桌子.....總之一切送貨的事宜基本與我有關。還好當時,及時的調(diào)整了自己的心態(tài),把自己放的很空,忘記自己在大學的種種所謂的小成功,忘記了自己曾百里挑一的比例被河北投資總公司選中。既然回到了家鄉(xiāng),就先把桌子搬好吧。如今想來,也算是“活在當下”了。印象比較深的是有一次給一個縣里的商場送了一貨車的電視,銷售人員與對方的領導去樓上喝茶了,我一個人一臺臺的把電視把電視往倉庫里搬,40多臺電視,到最后一臺的時候,已經(jīng)筋疲力盡,差點摔倒地上,幸虧旁邊有一個柱子,我使勁兒把電視推到柱子上,慢慢的滑了下來......在回去的路上躺著硬硬的車斗里竟然酣然入睡。還有一次公司接了一個計算機教室的活,工期很緊,一晚上需要把60多張電腦桌攢起來,當時的桌子模具還不是很標準,螺絲要用很大的力氣才能擰進螺絲孔,干到天亮,終于裝完了。一手的血泡在將近一周的時間里連饅頭都無法拿起。
我當時想清楚了一個問題,如果不再搬桌子送貨,我必須要讓自己能勝任其他的崗位。因此除了上班,我業(yè)余時間努力的學習技術,學營銷,終于在有一次給客戶送貨按電腦的時候,由于服務比較讓客戶滿意,他告訴我一個項目信息,他們單位要采購不少電腦。最終,該項目順利成交。我正式告別了送貨員的崗位,因為這時領導覺得讓我做銷售比讓我送貨能給公司帶來更大的價值。接下來,4個月當上部門經(jīng)理,8個月當上營業(yè)部經(jīng)理,上班一年的時候,我已經(jīng)是公司的分公司經(jīng)理。這段經(jīng)歷至今影響著我的思維模式乃至行為模式。
工作如此,學習亦然。佛學上有個詞叫“知見障”。就是說你所知道的,認知的有時候就卻成為你繼續(xù)學習和提升的障礙。因為有個自己的一些模式、觀念、看法。不突破這些固有的東西,就很難接受新的東西。而且你知道的越多,這種效應就越明顯。如果去改變這個狀態(tài)呢?也許由很多的方法,我摸索出來到的一個方法就是先把自己做空。當你真正把自己做空,有了一種空杯的心態(tài),做空不是忘記,而是一種心智模式。讓自己空下來、靜下來?,F(xiàn)在很多人活的很累,活的很糾結(jié),深層次的原因就是一不能空,二不能靜。內(nèi)心浮躁,無法降服自己的內(nèi)心。筆至此處,忽然想起前幾年拍出一部震驚世界的《讓和諧拯救世界》的那位學問、佛學造詣極深的老法師法號就叫做“凈空”。我不一定能要成為法師,但當我們的真正做到虛懷若谷,這時你就真的成長了。因為你已經(jīng)開始準備去接納新的東西,探究自己未知的世界。就是佛所說的“當如是住,當如是降服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