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元,宋國元講師,宋國元聯(lián)系方式,宋國元培訓師-【中華講師網(wǎng)】
北京華夏易道文化院
44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宋國元:烏龍茶茶藝表演藝術探討(1)
2016-01-20 42799

烏龍茶茶藝表演藝術探討(1)


農(nóng)林大學系教授:郭雅玲老師

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和傳統(tǒng)的文化積累,使絢麗多彩的華夏文明奇妙地溶化在茶香清泉之中。飲茶風尚進入人們的生活,演變?yōu)橐环N品茗的藝術程式,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茶藝。茶藝表演是這種品茗活動的集中表現(xiàn),它能夠在有限的時空內(nèi),展現(xiàn)境佳、茶美、水清、器凈、藝精的品茗意境。通過茶藝表演者那種出神人化的沖泡技藝,顯示東方文化的深厚意蘊,創(chuàng)造一種生活化的文化藝術氛圍。

1、氛圍營造

茶藝是茶文化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通過茶藝的背景襯托,渲染茶性真善美的人文特征,以營造優(yōu)美的茶藝氛圍,增強茶藝的表現(xiàn)力。營造氛圍的主要影響因素有背景、音樂、禮儀等。

11背景

不同的環(huán)境會產(chǎn)生不同的意境和效果,渲染襯托不同的主題思想。莊嚴華貴的宮廷茶宴;修身養(yǎng)性的禪師茶;淡雅風采的文士茶,都有不同的品茗環(huán)境。不同類型的茶藝要求有不同風格的背景。

茶藝的主題和表現(xiàn)形式可以通過背景的襯托,增強感染力,再現(xiàn)生活品茶藝術魅力。在茶文化的挖掘研究中,何種形式的環(huán)境適合品茶,何種背景適合茶藝表演,尚有必要探討。背景中景物的形狀、色彩的基調、書法、繪畫和音樂的形式及內(nèi)容,都是茶藝背景風格形成的影響因子。

背景的取材范圍要緊扣主題。如2001年在安溪舉辦的海峽兩岸茶文化交流會,其茶藝表演賽的背景景物有:一輪明月當空、垂柳、海、礁石,表達兩岸親人的思念之情和祖國統(tǒng)一的愿望;2002年在福州舉辦的國際茶•茶具•茶文化博覽會,其茶藝表演的背景以福建的武夷山、九曲溪、茶園等為背景;2003年在武夷山舉辦的第六屆巖茶節(jié)蝴蝶杯茶藝表演邀請賽,其背景有會標和蝴蝶牌標記,有宣傳推廣品牌的作用。

在大背景下,不同的茶藝節(jié)目有本身的主題。主要通過色彩、書法、繪畫等三個重要因子以及園藝植物等的調配,應用色彩學原理和書法、繪畫的不同技法,來表達不同類型風格的茶藝背景。

色彩包括眼睛對它們的明度、色調、純度以及對刺激的作用和心理留下的印象,象征意義及感情的影響。在茶藝背景中,各種器具、服飾、景物都有其顏色,多種顏色構成了色調,其中起主導作用的顏色就是色彩的主調,也稱基調。不同的茶藝背景,主調不同,對眼睛及心理作用也不同,故有著不同的象征意義和感情影響。

書法與繪畫的作用,在中華民族獨特的歷史文化氛圍中,它們著力表現(xiàn)中國人的審美意識和茶藝等各類藝術,仿佛是一簇簇根植于神州大地的春蘭秋菊,透散出獨特的中國情調。如清愛梅花苦愛茶的茶藝表演,選用九曲紅梅茶,背景有紅梅、雪花、對聯(lián),表達茶之清高氣質的風韻。

背景是襯托主題思想的重要手段,茶藝背景渲染茶性清純、幽雅、質樸的氣質,增強藝術感染力。品茗作為一門藝術,要求品茶技藝、禮節(jié)、環(huán)境等講究協(xié)調,不同的品茶方法和環(huán)境都要有和諧的美學意境。鬧市中吟詠自斟,不顯風雅;書齋中焚香啜飲,唱些俚俗之曲更不相宜。茶藝與茶藝背景風格的統(tǒng)一,不同風格的茶藝有不同的背景要求。所以在茶藝背景的選擇創(chuàng)造中,應根據(jù)不同茶藝風格,設計出適合要求的背景來。

12音樂

有人說,當音樂的音響流瀉而出的一剎那間,你可以清楚的看到,在空氣中流動的,是山,是水,是葉落,是冬雪,是千古的生命里那份說不出、道不盡的感動,那是你從未經(jīng)歷過的中國古典音樂之美。所以,背景音樂對茶藝表演的氛圍營造有著重要的作用。能將茶中無法言喻的深味細膩表現(xiàn)出來,使茶味隨著音樂在人的心中更深更遠、更沉更香。飲到深處,或知交、或故友,或清風明月、或山川云霧,無一不在茶中,也無一不在樂中。

《安溪茶藝》的背景音樂選用當?shù)氐哪弦?,隨著圓潤的洞蕭,仿佛看到在清溪、園綠、茶香升騰之景觀。在烏龍茶的茶藝表演中常用的背景音樂有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出水蓮等,以及專用的茶藝配曲,來表達于會心之處,不著一言的茶藝之美。使聽者在聆聽音樂之際,能神游茶鄉(xiāng)的美麗風光,享受在茶鄉(xiāng)品茶的獨特風味,猶似情閑心寧,忘卻凡塵。

13禮儀

儀表、民間禮節(jié)等也是影響茶藝氛圍的因素,因為茶藝過程不僅是享用茶的風味與健康,本身蘊涵對文明與教化的精神追求,賓主之間的交流,可以通過敬茶、品茶等環(huán)節(jié)來完成。品飲佳茗是一種寓健身、修性、文化、審美為一體的健美過程。

2、茶藝表演

現(xiàn)代茶藝在生活中有休閑型茶藝和表演型茶藝,在社會活動中有不同的功能。豐富多樣的茶藝類型,寓于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福建烏龍茶的茶藝表演類型大多圍繞茶品的源流、品質風格、人文背景等特點進行編創(chuàng),在提倡科學飲茶的基礎上,渲染濃厚的地方色彩,是一種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品飲藝術。1989年在北京舉行的中國茶文化周,福建工夫茶的演示頗受歡迎。1991年中國在日本舉行的“中日茶文化交流800年紀念展覽會”上吳雅真女士代表福建,演示了烏龍茶的泡飲程式,共有十八道。得到與會代表的贊譽。隨著茶文化的推廣,各茶區(qū)根據(jù)自己的特點,整理和編創(chuàng)了適合烏龍茶品飲的茶藝,主要有以下幾種:

21武夷茶藝

武夷茶文化有一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元代始武夷茶成為皇室貢品,并在武夷創(chuàng)辦御茶園,茶文化遺址遍市武夷山中。有唐至民國古茶園、宋遇林亭窯址、元大德至明嘉靖御茶園、明大紅袍名叢、清龐公吃茶處、明至民國古茶廠、清茶政告示石刻等。武夷山是儒、釋、道三教同山之處,著名史學家蔡尚思教授曾贊道:“東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國古文化,泰山與武夷。”1962年冬郭沫若游武夷詩云:“九曲清流繞武夷,棹歌首唱自朱熹,幽蘭生谷香生徑,方竹滿山綠滿溪。六六三三疑道語,崖崖壑壑競仙姿,清波輕筏觴飛羽,不會題詩也會題?!辈枧c三教有不解之緣,茶中蘊和,茶中寓靜,茶的“和、靜”的稟性乃三教所追求的境界,三教思想之精華也豐富了武夷茶文化的內(nèi)涵。

當今武夷山人在挖掘繼承歷代品茶藝術的基礎上,把品茗、觀景、賞藝融為一體,總結整理出一套《武夷茶藝》,黃賢庚先生于1995年農(nóng)業(yè)考古期刊發(fā)表的《武夷茶藝》一文中對其程序作了描述:

恭請上座;焚香凈氣;絲竹和鳴;葉嘉酬賓;活煮山泉;孟臣沐霖;烏龍人宮;懸壺高沖;春風拂面;重洗仙顏;若琛出??;游山玩水;關公巡城;韓信點兵;三龍護鼎;鑒賞三色;喜聞幽香;初品奇茗;再斟蘭芷;品啜甘露;三斟石乳;領悟巖韻;敬獻茶點;自斟慢飲;欣賞茶歌;游龍戲水;盡杯謝茶。

22安溪茶藝

19996月,安溪縣在北京舉辦茶王賽,《安溪茶藝》在釣魚臺國賓館表演,《安溪茶藝》編創(chuàng)組李波韻先生談及:安溪茶藝是一種示范性的表演,是要讓品茶人了解烏龍茶,特別是名茶鐵觀音的沏茶技藝,沖泡過程非常講究,是一門融傳統(tǒng)技藝與現(xiàn)代風韻為一體的品茶藝術,極具濃郁的地方特色,它傳達的是純、雅、禮、和的茶道精神理念。純,茶性之純正,茶主之純心,化茶友之凈純,乃為茶道之本。雅,沏茶之細致,身韻之優(yōu)美,茶局之典雅,展茶藝之流程。禮,感恩于自然,敬重于茶農(nóng),誠待于茶客,為茶主之茶德。和,是人、茶與自然的和諧,清心和睦,屬于心靈之愛,為茶藝之“道”也!安溪茶藝將藉著這純正、清雅的茶藝傳播,啟發(fā)人們走向更高層次的生活境界。其茶藝流程如下所示:

神人茶境;展示茶具;烹煮泉水;沐霖甌杯;觀音人宮;懸壺高沖;春風拂面;甌里醞香;三龍護鼎;行云流水;觀音出海;點水流香;香茗敬賓;鑒賞湯色;細聞幽香;晶香尋韻。

《安溪茶藝》的推出,總結了古人的品茶經(jīng)驗,結合地方品茶習俗,簡古純美,主要以鐵觀音的特殊茶韻為本體茶性,闡明其沏泡技藝和茶藝精神內(nèi)涵。通過茶藝,傳達了“純、雅、禮、和”的精神追求。

23校園茶藝

校園茶藝是校園茶文化活動方式之一。1995年在詹梓金、葉寶存等專家倡導下開展了大學生茶藝表演活動,福建農(nóng)林大學茶學專業(yè)茶藝隊于19965月應永春縣邀請參加福建省烏龍茶評比會匯報表演。此后在茶學老專家莊任教授、葉寶存教授的指導下,郭雅玲撰寫的、孫云培訓的題為《巖骨花香》的福建工夫茶藝,于19974月在福州與福建茶界主要單位、日本三得利茶葉代表團等進行交流。大學生茶藝以專業(yè)素養(yǎng)突出而獲得贊譽。在福建茶葉進出口責任有限公司的推舉下,福建農(nóng)林大學的校園茶藝《巖骨花香》、《奇蘭飄香》等被選人中央電視臺“走近科學”欄目2000年春節(jié)特別節(jié)目攝制內(nèi)容和2001年春節(jié)的中國茶專題節(jié)目。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