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值技術(shù)(EVM)是項目管理三大核心技術(shù)之一。它是一種把范圍、進度和資源績效綜合起來考慮,以評估項目績效和進展的方法。掙值管理技術(shù)通過通過計算和監(jiān)測三個關(guān)鍵指標:計劃價值(PV)、掙值(EV)和實際成本(AC)來判斷項目當前績效、預測項目未來情況。
如上圖:
完工預算(BAC)就是第一次被批準的成本基準。
計劃價值(PV)就是按項目進度計劃在某時間段內(nèi)完工既定工作所需要花費的成本。
掙值(EV)就是實際開展的工作對應計劃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即某活動的EV等于該活動的預算或某活動的EV是該活動預算的一部分;如果該項活動全部完工,則該項活動的EV等于該活動的預算,否則統(tǒng)計該項活動的部分預算作為該項活動的EV值的總和。
實際成本(AC)就是實際完成這些工作所付出的代價。
需要注意的是:計算項目績效時,計劃價值(PV)、掙值(EV)和實際成本(AC)的統(tǒng)計必須在同一時間段內(nèi)進行。
完工尚需估算(ETC)是指完成所有剩余項目工作的預計成本。
完工估算(EAC)是指完成項目所有工作所需的預期總成本,即項目進展到一定程度后對完成項目所需的所有成本進行重新評估之后的結(jié)果。根據(jù)EAC和ETC的定義,我們知道,EAC永遠等于AC加上ETC。
如上圖:
進度偏差(SV) = 掙值(EV) - 計劃價值(PV);
成本偏差(CV) =掙值(EV) - 實際成本(AC)。
SV> 0表示實際進度比計劃進度提前;SV< 0表示實際進度比計劃進度落后;CV> 0表示成本節(jié)約(實際完成的工作所付出的成本小于原計劃要付出的成本);CV< 0表示成本超支(實際完成的工作所付出的成本大于原計劃要付出的成本)。
進度績效指數(shù)(SPI) = 掙值(EV)/計劃價值(PV);
成本績效指數(shù)(CPI) =掙值(EV)/實際成本(AC)。
SPI> 1表示實際進度比計劃進度提前;SPI< 1表示實際進度比計劃進度落后;CPI> 1表示成本節(jié)約(實際完成的工作所付出的成本小于原計劃要付出的成本);CPI< 1表示成本超支(實際完成的工作所付出的成本大于原計劃要付出的成本)。
在非典型偏差偏差的情況下(非典型偏差是指項目進度績效和成本績效與當前無關(guān),與原計劃保持一致),ETC = BAC – EV。因為我們在做項目計劃時,我們期望的成本績效指數(shù)(CPI)和進度績效指數(shù)(SPI)都是1,即原計劃要完成的工作,實際剛好按計劃進度(即計劃花多長時間完成的工作量,實際剛好花多少時間完成)、在計劃成本之下完成(即計劃需要花多少錢完成多少工作量,實際剛好花多少錢完成了)。所以,針對非典型偏差,剩余工作要完成所需要付出的成本(ETC)就等于剩余還沒有完成的工作量(BAC - EV),即ETC = BAC – EV。
在典型偏差的情況下(典型偏差是指項目進度績效和成本績效與當前保持一致,當前怎樣未來就怎樣),ETC = (BAC – EV)/CPI。因此,針對典型偏差,剩余工作要完成所需要付出的成本(ETC)就等于剩余還沒有完成的工作量(BAC - EV)除以當前累計成本績效指數(shù),即ETC = (BAC – EV)/CPI。
注:如果成本超支在很大程度上與項目進度滯后有關(guān),則完工尚需估算(ETC)可以用公式(BAC – EV)/(CPI*SPI)計算得出。
完工尚需績效指數(shù)(TCPI)是指在剩余可以使用的資金額度內(nèi)完成剩余還沒有完成的工作所需要達到的成本績效指標。因此TCPI = (BAC - EV)/ETC =(BAC - EV)/(EAC - AC);如果要求項目在原定的預算之下完成(即EAC = BAC),則TCPI的計算公式是:TCPI = (BAC - EV)/ETC =(BAC - EV)/(EAC - AC) = (BAC - EV)/(BAC - AC)。